王联云(第一排左一)和学生合影。
王联云(左二)家访学生。
红网时刻张家界7月8日讯(通讯员 吴亚尼 屈泽清)“我来支教,不为功利,只为心愿。”近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中心学校支教老师王联云在接受采访时,掷地有声的回答。
2021年9月,张家界的疫情刚刚散去。身处在常德汉寿的王联云,花甲之年再出发,他选择远赴张家界深山支教。
花甲之年再出发,诠释“老牛”精神
服从“三区”支教的安排,王联云被安排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中心学校支教。
由于个人信息对接错误,学校认为王联云是位40多岁的女教师,所以安排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学校领导从火车站接到他的那一刻,才得知他已年近花甲。
得知学校的困难后,王联云没有讨价还价。就这样他成为了全校年纪最大的班主任。
虽然年纪最大,但工作责任心可一点不输年轻人。每天天刚亮,他就到教室给班上学生进行晨检,陪伴着学生打扫教室,随后带孩子们吃早餐。大课间时间,他精神抖擞,带领着孩子们搞锻炼。
支教一年,他从未请过一天假。去年期末测试监测时,有个老师临时请假,外出有事的王联云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回学校替补。
王联云服从领导安排,积极支持工作,不忘初心,诠释着“老牛”精神,是新一代教师们学习的榜样。
用心用情支教,带领学生逐梦追光
王联云所接班级是二年级最弱的班。刚开始时,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再加上师生方言重,他和孩子们存在沟通障碍。刚开始的第一个月,他的嗓子时常沙哑。
王联云想方设法学习张家界方言,多和孩子们用普通话沟通交流,慢慢克服沟通障碍。
为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王联云还积极向年轻人请教学习信息技术,他说道:“作为教师,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生活在湖区的他,要适应大山的生活,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由口味清淡到顿顿辣椒,患有老胃病的他从来没向学校诉过一声苦,提过一点要求。总是默默地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
今年春季开学时,王联云的外甥病重去世,和他一起搭档的老师因为胆结石手术住院。王联云得知消息后,担心学生们的学习,坚持在开学报名那天赶到学校,没能送外甥最后一程,至今他都心存愧疚。
面对纪律差、习惯差、学风差的班级,王联云并没有放弃,始终坚持“刚柔并济,爱严相融”的教育模式。
为了改变班级的现状,在班级管理中,王联云制定详细的班级规章制度,根据孩子们的性格特点精心选拔班干部,并采用值日班长的形式来锻炼孩子们,让他们在管人的过程中来约束自己。
针对孩子们的学习,王联云运用40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不断摸索探究出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喜欢上学,班级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孩子们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王联云的带领下,该班班风有了较大的转变,多次获得学校的流动红旗。
家访架起爱心桥梁,关爱特殊儿童
远赴深山支教的王联云,即使周末不能回家,他也没闲着。
他说:“要想管理好班级,搞好教学,就得全面家访,摸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对症下药’!”
他经常徒步去家访,对于山高路远的地方,他就借用同事的摩托车去家访,遇到风雨天、泥石流的情况时有发生,丝毫阻挡不住他去家访的决心。
家访中,王联云重点关注特殊儿童,特别是离异家庭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
王联云的家访记录这样写着:残疾儿童毛瑜辉,主要问题表现在小时候患过脑炎,并留下后遗症,性格孤僻、任性,经常欺负同学,学习成绩差,作业完不成。经过多次家访,与其父母深入沟通交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达到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效果。
王联云坚信只有给毛瑜辉更多的关爱,他定会改变。于是他决定走进毛瑜辉的内心,经常和他交朋友谈心,拉近距离,帮助他树立自信,用心用情去关爱他。这学期毛瑜辉的变化特别大,不仅学习进步了,和同学们也能友好相处,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王联云在常德市汉寿县有20年的一线教师及20年的完小校长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及管理经验都非常丰富,他毫无保留地把成功经验推介给索溪中心学校。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需努力,留作青年为范畴。”索溪中心学校戴晓鸿介绍,王联云老师将工作的最后一站奉献给我们学校,为学校送来了及时雨,注入了正能量,他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是全校教师的典范。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吴亚尼 屈泽清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