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丨陈志军: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红色大校园”

来源:红网 作者:陈志军 编辑:王杨 2022-07-25 18:02:27
时刻新闻
—分享—

道县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建制史,其中1500余年为州郡府所在地,曾与衡州(今衡阳)、郴州、永州并称湘南四大古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系列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厚的育人遗产。在福岩洞发现的12万年前现代人类化石改写了人类起源历史、在玉蟾岩发现的迄今世界最早人工栽培稻标本让道县成了“天下谷源”、在鬼崽岭发现的众多人型石像震惊神州留下“北有兵马俑南有鬼崽岭”的神秘传说、全国规模之最的道县龙舟赛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承孔孟下启程朱的周子理学流芳千年、“有清两百年来书法第一人”何绍基留下的书法作品令无数今人欣赏学摹,而红军长征在道县留下的红色资源更是道县最亮丽的底色。道县是长征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的策源地、集结地和命令发布地,被习近平总书记五次提及称赞的陈树湘师长“断肠明志”的英雄壮举就发生于此。鉴于道县丰厚的长征文物资源和重要历史地位,道县被国家列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利用重点示范县。根据在建设保护利用过程中的一些启发,有几点粗浅的个人思考与大家探讨交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要求谋划建设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其重要定位是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红色精神,使之成为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阵地,成为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激励人们继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要更好实现这一功能定位,可站在培育人、教育人、鼓舞人的视角,着重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红色大校园”。

重视规划保护,建设育人“园地”

根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其中一项基本原则就是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只有把长征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等保护好了,才有育人这个“园地”可用。

抢救性保护已时不我待。长征文物数量庞大,长征沿线有大量建筑物及建筑群落、战场遗址、标语及宣传画、交通设施、烈士墓及纪念设施等。仅在道县,五支红军部队过道县历经30余天,辗转行程500公里,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的足迹,同时留下了58处重要红色文物遗存。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个别长征文物尚未得到妥善保护,亟待各方予以重视并研究解决。

全面性保护应考虑到人。目前我们谈到保护,基本上就是文物,实际上,一些关联人物也是需要我们保护的对象。那些红军后代,那些见证过红军历史事件现存于世的老人,他们留有长征相关的历史文物,听父辈讲述过真实的长征历史故事,这都是珍贵的长征历史资源。善待、保护好他们,通过他们现身说史,不仅是对长征历史的尊重和对革命先烈的告慰,更是今天传承长征精神和教育时代新人的需要。

合理性保护要有章可循。之所以出现一些保护不到位的情况,与政策法规的支持不足也有莫大关系。一是长征历史文物的认定,须尽快出台具体政策,划好标准,理出清单,确定范围。二是尽快研究制定跟长征历史文物相关的保护法律法规,进一步划定红线和底线,规范长征文物保护传承利用行为。三是从中央到地方因地制宜出台具体的保护措施,从哪些该保护推进到如何保护好的层次,达到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共融互促的目的。

凝练精神内涵,开设红色“课堂”

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中,应结合不同红色资源类别和不同的历史故事,深入研究不同的红色精神内涵,可以重点打造三个方面的红色“课堂”。

一是“认识好党”的红色课堂。通过汝城“半条被子”故事重点展示园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可以挖掘研究“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的红色精神内涵。打造这样的红色课堂有助于广大人民深化对党的认识和强化对党的拥护。

二是“忠诚于党”的红色课堂。通过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明志”故事重点展示园等长征国家公园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可以挖掘研究“革命理想高于天”“断肠明志,绝对忠诚”的红色精神内涵。打造这样的红色课堂,有助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信念和锻造对党绝对忠诚的崇高情怀。

三是“坚持真理”的红色课堂。通过通道会议重点展示园等长征国家公园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可以挖掘研究“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红色精神内涵。打造这样的红色课堂可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识到哪怕身处逆境,也要为党分忧,坚持斗争,终有拨乱反正、云开见日的转折之时。

红军长征在湖南留下众多文物和故事可以让我们开设各种红色“课堂”,上述只是列举三个方面例子仅作抛砖引玉不一而足,湖南还很多资源可以继续研究拓展,不断丰富充实。

丰富传播形式,设计个性“教材”

深入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要拓宽视野建好红色阵地,要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渠道、创新内容、创新手段。

设计“实体教材”。各类纪念馆、纪念地、纪念园等是传统教育基地,是红色教育主阵地,要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融入情景再现和互动体现项目,增加参与性和体验性。

设计“流动教材”。要根据红色资源特色,整理编印《红色精神读本》《红色景区(点)手册》等出版物,创作红色影视、剧目歌曲和实景演出等红色文化精品,并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机关、社区和学校,打造教育特色套餐“随身包”,让红色资源流动起来,拓展延伸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设计“网络教材”。红色资源教育基地要注重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资源开拓网络阵地,建设虚拟展馆、微信公众号等教育网络平台,开办网络课堂,创新实施“实地+网络”的教学载体和教学模式,开发网上纪念馆、博物馆等专门教育网络,用文字、图片及影视资料等形式打造网络教育平台,推动实体场馆向网上延伸,让红色阵地辐射全国乃至走向世界。

发挥特色优势,擦亮教育“品牌”

深入挖掘和利用湖湘红色资源进行红色教育,要在擦亮底色、打造精品上下功夫、见实效。

打造精品课程。重点在精神提炼上深度挖掘,比如发挥湖南党性教育基地在资源上的优势,联合省内外知名专家,以课题委托、课程开发等形式,搞好基地的长征精神研究工作和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党性教育精品课程。

打造精品线路。重点打造好“伟人故里·红色潇湘路”“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神奇湘东·红色自驾之旅”“湘赣红·二山红色铁路之旅”“首倡之地·乡村振兴之旅”“伟人风采·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六条不同特色内涵的精品线路。

打造特色品牌。既坚持统筹协调,又注重分类指导,实现特色发展。比如韶山的伟人精神、花明楼的党性修养、炎陵的标语口号、桂东的纪律文化、汝城的群众路线、道县的忠诚地标、十八洞的精准扶贫等都形成了本地特色。

目前,道县高度重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保护工作,大力推动各项工作纵深开展。在硬件建设上建成了陈树湘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湘江战役烈士纪念馆陈树湘红色文化园国家4A级景区,正在建设陈树湘“断肠明志”牺牲地、禾塘决策会议旧址等6个长征历史步道特色展示点,规划设计了重点工程即新的陈树湘烈士纪念馆正在向中央报批,在软件建设上出版了《红军长征过道县》《道州红色印迹》等数套长征历史红色书籍,开发了“断肠明志铸忠魂”等特色微党课和艺术表演节目,培养了一批在全省全国讲解比赛中拿奖的红色讲解员,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陈树湘重点展示园、道县-灌阳-龙胜集中展示带、道县段长征历史步道建设已初具雏形。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道县成立了文生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初步设计了“初心之路、使命之路、忠诚之路”三条线路包含丰富内容的旅游研学课程。在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红色大校园”这个目标上,道县正努力打造县域样本。

【作者陈志军 系陈树湘烈士纪念馆副馆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道县段)规划建设指挥部综合办联络员】

来源:红网

作者:陈志军

编辑:王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7/25/115591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