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刻准备战斗 武警怀化支队机动大队特战中队群像扫描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杨韬 范一凡 胡异 编辑:杨雁霞 2022-08-01 14:36:24
时刻新闻
—分享—

特战队员开展山林地搜捕时通过河流。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杨韬 范一凡 胡异 报道

“一辆公交车遭恐怖分子‘劫持’,命令你部迅速处置。”盛夏时节,湘西腹地,武警湖南总队怀化支队特战中队官兵在南部战区演练中接到上级通报后,立即向事发现场快速开进,一场战术背景下反恐作战演练拉开帷幕。

到达任务现场,特战队员迅速封控周边区域。各小组密切配合,展开行动:侦察组高空侦察,狙击组占领制高点,突击组利用突击车,占领攻击发起位置……一声令下,各小组多点协同出击,成功制伏车内“恐怖分子”。

指挥研判精准有力,特战队员协同出击,射击精确到点、行动精确到秒……演练现场,各参演部队为该特战中队精彩处置齐声喝彩。

“特战中队只有十指成拳,发挥合力,才能成为反恐维稳的坚石。”这一番透彻的感悟,是特战中队每一名官兵的切身感受。4年前,面对新使命新任务,他们从机动中队转型重组成立特战中队,4年里,他们聚焦短板弱项,突出人装结合,攻坚克难、主动作为,瞄准钢刀之刃、利剑之锋,在一次次阵痛中将练兵备战的步伐踩得实而又实。

一名特战队员为制定战术的队友提供警戒掩护。

特战,就是要成为刀尖

时间回溯到2018年的春天,特战中队编制正式落地,不少其他单位的优秀骨干、士官被选入特战中队。作为由原机动中队留下来的骨干士官郑博之,心里却在此时泛起了嘀咕。

当兵虽有5年,然而自己身上却没有什么像样奖励,眼看着越来越多比自己能力强的士官来到中队,如果自己再不争取可能再想评功评奖就难上加难了。

“队长,你看我军事素质也不差,担任骨干也这么多年了,到现在也从来没有立过功,您看今年立功能不能考虑一下我。”年底评比表彰时,郑博之把目光放到了自己的老队长,也是现任特战中队中队长黄德树的身上,想靠自己在单位“苦劳”,争取中队的推荐。

黄队长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带他来到营区后新建不久的操场上。

“还记得我们特战中队取得的第一个荣誉吗?”

“记得,那是我们中队成立后的首战,支队标兵考核比武第一,9个三等功。”

“那你知道为了这份荣誉,李勇成在这个障碍场上跑了上百次,有时小腿抽筋都要坚持跑完;张运豪在你脚下的操场上夜里不知道偷偷跑了多少次,只因为他在所有比武队员中跑步最慢,怕得不到名次......”

“这么多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你觉得自己拿得起这份荣誉吗?”看着郑博之陷入沉默,黄队长轻声说道,“立功代表荣誉,特战中队就是一把尖刀利刃,只有这些刀尖尖才能配得上这份荣誉。”

那天过后,郑博之在操场矗立了很久,也思考了很久。自己训练成绩虽然不差,但各科目训练只抱着能优秀、不掉队的态度,从来不去争那一秒、那一环,每次都差一点,离刀尖尖就差了一大截。

为了成为刀尖,郑博之开始逼自己“拔高”。障碍场上,他逐个障碍扣动作,只求那零点几秒的提高;射击场上,他反复据枪数百次,只为枪枪能打快打准;攀登楼上,他克服恐惧苦练1个星期,只为速降突入能够一次完成……

思想的链路打通了,身体就会催生无穷的动力。2021年7月,在支队组织的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中,郑博之在参加障碍比武准备通过水平梯时,水壶背带突然断裂,水壶滚向前方,现场裁判大喊让他不要管继续跑,然而他却一把捡起,将水壶咬在牙中通过了水平梯,并带着坚持跑完全程,最终以1分38秒的成绩夺得第一,在场官兵无不敬佩。“特战中队,就是要成为刀尖”,他将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特战,就是一把尖刀。只有刀尖,才能进入特战。”盛夏时节,又一批预备特战队员来到中队培训,如今已立功的郑博之作为集训骨干,也在教导着一批又一批新的特战队员。

特战队员搭乘反恐突击车开展训练。

只有首先把心融入中队,自己也才能融入中队

“我怎么会来当特战中队的小队长?”2020年的一段时间内,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特战中队特战二小队小队长王赟强的心头。

2020年8月,王赟强刚刚从军校毕业,就被分配到特战中队任小队长。然而,刚刚准备大展身手的他,还没开始就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一次,中队召开班务会,王赟强刚刚就六小队的近期情况讲评完毕,副小队长王成立刻作出“反驳”:“小队长,也不是你讲的不对,就是你讲的都是笼统的、理论的东西,小队还是要讲点具体的东西,把问题讲到位。”紧接着,王成又针对具体人具体事,做了全面讲评。王赟强明显感觉大家对他的讲评毫不在意,面子尽失。

“曾经不止一次想要打报告离开过,总感觉自己不适合这里。” 那段时间,王赟强经常会反思自己:论训练,自己每项成绩都比不过小队里面任何一个士官;论管理,自己高中考入军校,更不如队内那些担任过班长的骨干;论年龄论阅历,副小队长是三期士官,懂得多,见得多,还年长他几岁……每次集合战队,站在小队第一位的王赟强,腰板总是硬不起来,170的身高也在众多队员面前显得有些矮小。

“你们人虽然是小队的,但心还不是小队的。总想着调离小队,心怎么可能融入到小队,人怎么会成长。”了解到情况后,该支队政治工作处主任陈磊语重心长地说。

一语点醒梦中人。只有首先把心融入小队,人才能融入小队。从那以后,王赟强开始向自己的“叫板”,训练不行,他请小队队员带领自己训练,睡前自觉给自己加操;管理不行,他向小队内每一名当过骨干的士官请教,学习带兵的方法;指挥不行,他拿来大纲、教材,一遍一遍研究战法、练习口令。

2021年5月,该小队在备战总队特战比武进行攀登训练时,王赟强因体力不支被吊在3楼位置,上下两难。副小队长大喊:“王队,不是我不拉你,你攀登不行丢的是我们小队的脸,爬上去。”随后,小队成员一起为他加油,最终王赟强咬着牙完成了训练,大家一致为他欢呼。

“从没有像那天一样开心过,大家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发。”下来后,王赟强开心地笑了。如今,他皮肤晒得黑了,肩上肌肉多了,站在小队面前腰板却挺得笔直。

特战队员交替掩护实施搜索。

始终处于冲锋向前的姿态

急匆匆将一大碗米饭扒下肚,中士齐冬磊结束了晚餐。跨出食堂前,他突然又转身返回,从桌上抓起两根香蕉揣进口袋。“还是要备点干粮加班。”他笑着说。

中队调整为特战中队后,齐冬磊就担任起中队军械员一职。重组,给他的印象就是自己像被拧紧了发条。

“以前每年消耗弹药2万发,现在每年都要4万发左右,遇到备战集训还会更多。” 清点完今天的弹药消耗,齐冬磊缓缓说道,每天训练,他都是队里最忙的一个人,不仅要逐一对武器装备进行登记保养,还要负责修理故障枪械,训练时还要负责好全队的弹药转运与分发工作,容不得出一点差错……重组之后,加班便是齐冬磊的常态。

“身体上忙起来倒没什么,关键是脑子也必须跟着忙起来。”齐冬磊感叹道, 随着中队调整的进行,武器装备的配发也逐渐多了起来:无人机、软管窥镜、95B-1短突击步枪、92G手枪、高精狙……一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纷纷涌入中队,这对于之前只接触过95-1式步枪的齐冬磊来说,能否管好用好这些装备是个极大的挑战。

一次狙击训练中,狙击手郑博之的高精狙突然不能射击,齐冬磊上前查看怎么都发现不了问题,训练也被迫中止。事后,他带上枪支请教了总队修械员,发现是撞针松懈导致击发无效,最终在总队修械员的帮助下,成功修好了枪支。

这次事件,也让齐冬磊感到了深深的本领恐慌。如果不能管好用好这些武器装备,中队战斗力也无从谈起。从那时起,齐冬磊每天工作结束后,都会拿起教材认真研究各类武器装备的性能参数;遇到不懂不会的故障问题,他会利用一切机会请教支队总队的军械能手、修械大师;上级组织的各类装备培训,他总是跑到队长面前请求报名参加。4年下来,关于武器装备的各类笔记,齐冬磊整整做了5本。

付出总有回报。在一次支队组织的装备普查中,中队还存有的25支95-1式自动步枪因枪龄老化出现了击锤故障,齐冬磊用在地方五金店中学习的焊接技术仅用半天时间就将所有枪支修好,以百分百的装备完好率圆满完成装备普查。

“这4年,中队每个人都始终处于冲锋向前的姿态。” 齐冬磊说道,大家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中队每个人都铆足一股劲,在练兵备战的道路上勇往无前。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杨韬 范一凡 胡异

编辑:杨雁霞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8/01/115835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