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维坤 郴州报道
在桂阳县洋市镇有这样一位老农,7年如一日关注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奉献余热;并经常受邀到学校、村委会作传承红色基因宣讲报告,讲述革命先烈英勇奋战的光辉历程和身边好人故事,勉励学生勤奋刻苦学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他就是洋市镇车江村老农邓二喜。
邓二喜主动参与山塘水库堤坝日常巡逻工作
眼下,正值暑期,桂阳县各地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全力筑牢“防溺水堤坝”。邓二喜顾不上炎炎烈日,主动请缨加入村里“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走街串巷,不厌其烦地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讲解“防溺水”知识。
邓二喜给留守少年儿童讲解防溺水知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来。”8月3日,在车江村口邓二喜与四个留守少年儿童席地而坐,细心给他们讲解防溺水常识,劝导孩子们不要下塘、下河游泳,并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溺水自救。与孩子们讲完“防溺水”知识后,邓二喜又不厌其烦地走村入户前往留守少年儿童家中进行作业辅导、红色故事讲解。这仅仅是邓二喜7年来的日常缩影,多年来,邓二喜结合自身经验和农村特点总结了冬季“三防”与夏季“三防”:冬季防火、防寒、防冻;夏季防洪、防暑、防雷电,不辞辛苦地守护着车江村的平安。
邓二喜走村入户督促留守少年儿童按时完成暑假作业,并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红色故事。
年近7旬的邓二喜本到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纪,缘何还要不辞辛苦在村里“管闲事”?这源于他的出身和从教经历。邓二喜是革命先烈的后代,他的爷爷邓北钥于1907年考入长沙甲种师范学校,1908年,学校停办,邓北钥返乡回家,兴办教育事业,将车江源附近的“回龙庵”改为学校,招收附近农家子弟入学。辛亥革命爆发后,新思想传遍全国各地,邓北钥与本村青年邓名辉等一道考入武昌法政学校,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逐渐转变为一个民主革命者。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1月,朱德、陈毅在宜章发动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邓北钥任第一师三团参谋,同时也是桂阳县农民运动带头人。1928年7月,邓北钥回桂阳发展农民运动和筹集军费时,遭县清乡队围捕,壮烈牺牲,年仅44岁。2022年8月1日,江西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举行南昌起义参加者新增名录发布仪式,邓北钥列入其中。
在村民和父辈讲述革命先烈英勇奋战的故事中成长起来的邓二喜,从小就养成了勤劳朴实、忠厚善良、宽厚待人、勤奋好学的思想品格。“我有责任和义务,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每每讲到先烈们的光荣事迹时,邓二喜总是激情澎湃、慷慨激昂。
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恢复高考,全国学子求学若渴,学生逐渐增多,车江小学学生一度突破300余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不少民办教师因薪资低,有的回家耕种责任田,稍有文化知识的便南下广东闯荡,村小教师告急。高中毕业的邓二喜原本满怀雄心壮志要前往广东闯荡,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邓二喜主动请缨:“知识改变命运,我是高中毕业生,我可以当老师。”1979年,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代课教师。1985年邓二喜不得已离开了教师岗位,虽然仅仅教了6年书,在他的影响下多半学生走上了教育岗位,有的在商界也混得风生水起。六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坚定了邓二喜终身为教育事业默默贡献的决心。
邓二喜嘱咐留守少年儿童暑假期间不要下塘下河游泳。
1995年车江小学在原址上新建,最初的承建方因追求建设速度,而忽略了质量,学校新建一事差点因此搁浅。听闻消息后的邓二喜气得直跺脚,一拍大腿,丢下手中的锄头,直奔村小讨说法。在邓二喜和村民的坚持下,换了承建方,学校建设有序进行,并于1997年建成。学校建成当天,邓二喜望着新建的车江小学感慨万千,深深鞠了一躬,便默默离去,此时他已离开教育岗位整整12载。
2015年洋市镇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为村里德高望重且有从教经验的邓二喜众望所归地成为了镇关工委成员,继续发挥余热。成为关工委成员后,邓二喜更忙了。7年来,他先后配合学校成功劝返15名辍学孩子;并进校园积极开展青少年思想品德、家风家教、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故事、法律普及、党史教育等宣讲报告30余场;申请低保解决贫困学生180余人,通过“雨露计划”帮扶180余名贫困学生,利用“微心愿”“暖冬行动”帮助关心贫困留守儿童300余人;积极发动企业和个人捐款30余万元;走访慰问孤儿4次、服刑人员子女5次,并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防溺水、山塘水库堤坝警戒巡逻、交通安全劝导等工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邓二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心扑在教育下一代工作上,为了教育好下一代,他甘愿清贫,甘愿受苦,老骥伏枥,用汗水和大爱去呵护花香,静待花开……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维坤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