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张家界9月1日讯(通讯员 钟家宜 钟九龙 刘纯辉 )桑植县八大公山镇地处武陵山脉桑植西北边陲,距县城78公里。北与湖北宣恩县龙潭乡、五道水镇相邻,西与龙山县大安乡接壤,东同沙塔坪乡毗邻,南接河口乡、陈家河镇。全镇总面积321.15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6个建制村,共204个村民小组,人口1.798万人,是一个土家族、苗族、回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寒山区。镇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050米,境内群山耸立,连绵起伏,走向不一。全镇有耕地面积1.89万亩,森林面积19.3万亩,林木蓄积量10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6%。
为解决地域面积广、治理力量分散、交通不便等众多基层治理问题,八大公山镇党委政府结合桑植县政法系统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多次专题研究探讨,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根据村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深入开展“多员合一”网格化治理工作,依托网格化管理团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办事效率。
“点面结合”,将网格划分落在细处
“我是第2网格的居民,这里有上坪、下坪、田家榜三个组的村民,不过现在我们都是一个网格的了。”朝南坪村黄老说道。起初三个组均同处一个大坪内,时常发生地界、邻里纠纷,自八大公山镇实行“多员合一”网格化治理模式以来,根据村所辖范围、分布情况、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产业特点等情况,按照20户左右划分为一个责任网格,依照镇现有片区管理的模式,将片区内地理相连、习惯相近的行政村网格联合组建多个片区网格,全镇分成289个网格。打破原来的组别、姓氏思维,网格内矛盾纠纷明显减少,邻里和睦。特别是以网格为单位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人人争先进,户户立旗帜,形成了平安和谐的发展态势。
“上下同步”,将队伍建设落在实处
高远山区地广人稀,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黄发鲐背,人才严重缺乏,社会治理难度大。八大公山镇党委结合实际,沿用村里已有的班子,按照“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创新模式建立网格化队伍。镇村结合、延伸到基层,以镇班子成员、驻村干部、责任民警、在农村的“两代表一委员”“住村入户、组团服务”工作组成员等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骨干,村级层面建立“一长三员”(村级网格长、微网格员、村监测员、村信息员)网格框架,村书记为各村网格长,村辅警为村监测员,村振兴专干为各村信息员,分片区按照四议两公开方式选好微网格员,进行动态监测,对于微网格员镇党委每年以奖代补20元/户。在网格内进行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调查、维护基层稳定、信息收集反馈、联系服务群众等。目前,镇党委班子成员组织培训154次,并开展“微网格员知识竞赛”活动,辖区内微网格员200余人参加,把共享共治落到了实处,切实解决了人才不足的问题,为建设高质量服务团队打下夯实基础。
“内外兼修”,将服务机制落在真处
农村较城市而言,系统化管理机制属短板弱势,八大公山镇党委强弱补短,建立健全规范有序、高效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目标,以“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为基本模式,以强基础增合力、重民生筑和谐为基本任务,落实五个到户、安全生产、组织建设、基层治理等相关工作。推行“12345”工作模式(即设立1个村级网格化治理服务站,统一发放2卡即联系卡和统计卡,“3亮”即亮出身份、亮出联系号码、亮出服务内容;“4面”即“面对面沟通、面对面宣传、面对面登记、面对面服务”的工作措施;“5必”对网格内的政策宣传必到,红白喜事必访,违法建设必问,矛盾纠纷必调,突发事件必报),不断丰富为民服务的内容,实现管理服务全范围覆盖。网格服务团队需每月召开由全体团队成员参加的网格会议,梳理上报各成员掌握的民情民意,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八大公山镇党委把“考题”和“答案”教会给微网格员,他们按照“题库”服务辖区内的居民。目前,全镇已经召开民情梳理会131次,会商会议86次,参与安全生产巡查410次,调解矛盾纠纷75次,摸排问题102个,解决问题95个。微网格员已经成为推动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社会治安、控违治违等工作的重要力量。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钟家宜 钟九龙 刘纯辉
编辑:舒信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