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察丨洞庭湖畔这场带有“泥巴味”的会议,透出新的投资信号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肖拓 2022-09-19 23:36:24
时刻新闻
—分享—

岁月想静好,先要能吃饱。

这两天,洞庭湖畔召开了一场带有“泥巴味”的会议,事关14亿人的饭碗,会上还透出了一个新的投资信号。

9月15日至16日,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益阳市召开,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及江苏、黑龙江、宁夏、四川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负责同志齐聚“鱼米之乡”,没来的省份通过视频线上参会。

图片

▲ 9月15日至16日,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湖南益阳召开。

会议部署了当前及明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等重点工作,参会各省份总结交流了农田建设经验。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常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换句话就是“地之不存,粮将焉附”,土为粮本,有耕地、有好耕地,是种出高品质、高产量粮食的基础保障。

今年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胸有成竹的那句“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某种程度上是确保端牢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

益阳的“先行”现场

国家每年都会专门召开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2020年在河南周口、2021年在山东德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会议主场来到湖南益阳,“鱼米之乡”又为全国的行家、专家们准备了哪些惊喜和经验呢?

9月15日,全体参会人员先在沅江市草尾镇和南县的三仙湖镇、中鱼口镇实地观摩。

沅江市是湖南较早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智慧农业相结合的示范探索的地方,通过引进湖南中联农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在草尾镇建成了2000亩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图片

▲ 在益阳沅江一处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机正在作业。

基地采用“智慧农业+智能农机”的方式,依托于基地内建设的“天圻气象站”,对水土监测“智墒系统”和“物联网自动虫情监测系统”,在节水灌溉、气象信息、土壤监测、虫情监测等方面均实现了智能化,按照数字化技术方案对水稻进行管理,一部手机就可“包打天下”。

南县素有“洞庭明珠”之称,近年来,南县靠着“虾和稻的故事”,书写了湖南农业现代化的传奇。当地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的模式,以产业发展带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产业链的需求倒逼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让高标准农田不仅建得成、用得好,更能实现长期养护。

截至2021年,南县稻虾种养面积增至6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8.5%,成为湖南最大的稻虾米生产基地和小龙虾养殖中心,共创建全国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打造了7个高标准集中连片万亩稻虾示范基地、22个千亩稻虾产业示范园,创建了南县稻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

值得一提的是,益阳市在“十三五”时期就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2021年8月,湖南印发《益阳市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21年至2025年,继续在益阳市开展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

可以说,益阳是湖南现代农业的“先行区”,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要素。或许,这也是本次会议为什么在益阳召开的原因。

图片

▲ 早春时节的南县美如画。(资料图)

湖南的硬核作为

“鱼米之乡”湖南是全国18个主要产粮省份之一,近年来,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在600亿斤左右,为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做出了应有贡献。

湖南对粮食安全到底有多看重?对“藏粮于地”有多上心?对耕地保护到底有多硬核?

日前,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严格耕地保护的意见》。

湖南省级田长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副田长由省委负责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书记,省政府分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工作的副省长担任;21个省田长制责任单位协同推进落实。

湖南不仅全面推行田长制,耕地保护制度还“长了牙齿”。今年颁布的《湖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每亩最高可处罚66.7万元。

湖南保护耕地的决心之坚、魄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耕地基数有了保障,大面积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才有前提。

图片

▲ 9月1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推行田长制新闻发布会。

此外,湖南还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了全省十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了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乡村振兴等重要考核内容。

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各级真抓实干。如今,广袤的三湘沃野上,越来越多的农田正在向着“高标准”升级。

截至2021年底,湖南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615万亩,占耕地面积66.56%;2022年全省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60万亩,前8个月已建成360.6万亩。

图片

▲ 益阳南县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会议带来的思考

会上,来自湖南、江苏、黑龙江、福建、宁夏、四川的代表先后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在会场,听着各地农田建设的故事,记者萌生了几点思考:

其一,“高标准农田”并不是统一的标准,而是因地制宜的“高标准”。

比如,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省,主要侧重于生态农田的建设和耕地质量的保护,利用农业的生态属性,服务经济高密度区的自然环境改良;黑龙江省则更加侧重于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和机械化耕种模式升级;地处西北的宁夏则更加关注土地盐碱化的治理和稳定的灌溉系统。

即便是在湖南省内,不同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在平湖区以“规模化、智能化”为导向,实施小丘改大田,示范推广智慧农业新技术;在丘岗以“机械化、标准化”为导向,局部挖高补低、调整田型、修筑田埂,配套地力提升、节水灌溉、田间道路等工程;在山区,以“生态化、田园化”为导向,实行小田和梯田整治相结合,配套建设土壤培肥、小型水源及农田防护等工程。

其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只靠政府财政,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吸引社会资本也是本次会议强调的内容之一。高标准农田属于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休戚相关,具有很大的公益性,因此,其建设资金主要由国家保障。尽管国家财力相对有限,但是这关系到农业发展的“压舱石”,国家投资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虽然粮食生产是一笔“政治账”,但我们也不能不算“经济账”。目前,仅靠国家财政投入,一方面会增加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更有利于激发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

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非没有先例,前文提到的益阳南县就实行了这一模式。此外,郴州安仁县也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在今年年度任务2.75万亩之外,融资2亿元建设6万亩高标准农田。

2021年,湖南全省共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15.5亿元,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预计可撬动18亿元。社会资本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乡村振兴,或许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图片

▲ 8月6日,湖南首批《农村土地经营权证》颁发现场。

其三,相关配套改革必须跟上。

有序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健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和开展相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举个例子,一个种粮大户自己花钱将流转的田地建成了高标准农田,但是以前土地流转年限较短,万一流转合同到期,村集体或者农户不再续约了怎么办?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已经开始进行土地经营权方面的改革探索,今年6月8日,湖南首批《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正式颁发,部分大户获得的土地流转期限达到10年。

更长的经营周期,能让农业经营主体在固定生产设施投入上吃“定心丸”,这样,“谁投入、谁使用”就更有保障。

在湖南常德、衡阳等地,在专事土地流转的一些企业的促进下,村集体和农民需要流转的土地已经通过网上公开挂牌招标的形式进行流转。

越来越完善的政策、越来越透明的机制、越来越规范的市场,未来投资农业、投资农田或将迎来巨大潜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农业就是投资国家的明天,投资民族的未来,更是投资我们自己以及子孙后代!

b5dcdd701ad04873aabea4bac95f5e87.gif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9/19/1184770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