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壮:出版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红网 作者:杨壮 编辑:江雪 2022-09-22 12:33:02
时刻新闻
—分享—

作者丨杨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根本思想方法。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摆在出版人面前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一、现实意义

从结绳记事到数字传播,传承文明,自是出版天职;国之大者,总是出版之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之所需。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言明:一个政权的生命,必须依赖于某一种理论之支撑。五千年来,中华文化滋养中华民族延绵不绝。其中的基本思想理念,如天下为公、以人为本的思想,道法自然、知行合一的思想,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等,至今还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思想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经验借鉴;五千年来,中华传统美德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精忠报国、马革裹尸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始终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五千年来,中华人文精神中,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至今还在日渐月染、潜移默化地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中国人骨子里总有一种浩然之气,穿越历史烟云,“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毋庸置疑,中华复兴之际,就是文化兴盛之时。

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所系。中国共产党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子。正如列宁指出的,“无产阶级的文化同过去人类历史上的全部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继承关系”,1943年,中共中央鲜明宣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尊重文化、尊重历史,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在马克思主义指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党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他十分鲜明而又富有独创性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时代的延续和深化。

这是新时代出版责任之所在。2017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开新中国成立以来之先河。今年4月,中办、国办又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出版战线要认真学习中央指示精神,切实做到以中央心为己心、以我不落实谁落实的使命自觉,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更高、更重的位置。

二、聚焦重点

坚持两个结合,打造高级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发掘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事实上,在观察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二者得出的许多结论是相通的。例如,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知行合一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执中致和、执两用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度的把握与质量互变规律等。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大量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有利于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国际社会相交融。

培根铸魂,培养接班人。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祖先早已把我们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出版工作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刻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上。着力培根铸魂,从文化上陶冶人、精神上激励人、行为上引导人,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要使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让民族血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新时代中国人,以自强自信文明友好的姿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预言,“现代化的结果不是全盘西化,它促进了非西方化和本土文化的复兴,鼓励这个社会的人民具有文化自信,从而成为文化的伸张者”。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选择自己政治道路的权利。作为文明互鉴的桥梁,出版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文化传统,向世界介绍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用中西方都能接受的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三、实施路径

传统文化出版与主题出版相结合。要把传统文化出版与时代需求紧密相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主题出版选题,以优质主题出版助推传统文化广泛传播。湖南卫视出品的《县委大院》《绝对忠诚》《湖南好人》等新闻大片,是新闻界深度切入传统文化领域的代表性作品,不失为主题出版的他山之石。“变化的年代,总要有些不变,也总会有些不变”,《县委大院》聚焦老旧古朴的县委大院,彰显共产党人无私、奉公、为民、守义的“璀璨初心”。《绝对忠诚》展现人民科学家不计个人得失,在艰苦环境下担负特殊使命、维护国家安全的“民族之魂”。《湖南好人》讲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优秀县委书记、县长“为政以德”的故事。这些新闻大片所颂扬的精神,本质上正是中华民族长期推崇、笃行不怠的传统价值观念。它们“走红”的深层次原因,恰恰是人民群众对以身许国、精忠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等家国情怀的深情回望、深切呼唤。

市场化与走出去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绝大部分都要进入市场,“文化产品只有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传统文化出版要坚持双效统一,强化市场意识和走出去意识,着力开拓大众市场和海外市场。近年来,岳麓书社的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广受市场欢迎,推出了《显微镜下的古人生活》等畅销好书,《中华谋略经典》系列产品输出意大利、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我们要进一步推出更贴近市场、贴近群众和面向时代、面向世界的传统文化产品,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和表现形式,提升数字化水平,让国潮国风国货成为市场热点、引领世界潮流。

打造传世之作与培育大家名家相结合。大师与大作总是相伴相生、交相辉映。湖南出版打造了《走向世界丛书》《曾国藩全集》《湖湘文库》《历代辞赋总汇》等传世之作,涌现了钟叔河、唐浩明等大家名家。传统文化出版是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我们要以老一辈出版人为榜样,大力弘扬出版家精神,精研学问、开阔境界,不忘初心、甘于奉献。要尊重传统文化出版的特殊规律,避免急功近利,落实久久为功。要加大投入,加强古籍整理出版特别是工程性出版的力度。要提升出版专业性,披沙拣金、去伪存真,“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逸韵”。要多发掘从0到1的选题,追求出版的引领性和创新性,提高产品的严肃性、思想性和学术性,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要以作品育名家、以名家出精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古籍出版人才的培养。要引导年轻的作者和编辑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进一步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支持他们成长为新时代的大家名家,打造新时代的高峰之作。

(作者系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编辑、总经理)

来源:红网

作者:杨壮

编辑:江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9/22/1185956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