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9时,临澧县青山水轮泵站灌区管理所副所长刘炯按下关闸键。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李志军 陈鹏 报道
“关闸!”10月13日上午9时,常德市临澧县青山水轮泵站灌区,随着灌区管理所副所长刘炯按下关闸键,向阳支渠分水闸的缓缓关闭,这标志着青山灌区今年提水灌溉任务圆满完成。
作为全省最后一个关下灌溉水闸的灌区,青山灌区的闸门关闭,这也意味着,湖南今年夏秋灌圆满“收官”。
这个夏秋不寻常,高温晴热天气范围之广、强度之强、时间之长均属历史罕见。
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产粮大省,稻田能不能“喝饱”水,决定一年的水稻产量。
为有效应对旱情,灌区聚焦“早”“精”“实”,科学做好“水文章”,全力保灌保丰收。全省各类灌区7.3万处,保灌面积4212万亩,灌区农田旱情发生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1.5%以内、且均通过有效措施得到缓解。
韶山灌区在清障清淤清杂草。
谋划“早”
护好“民生渠” 蓄好保供水
根据“旱重于涝”的形势预测,3月,省水利厅开展灌区保粮调研、召开规模空前的灌区大会。
会上要求,各灌区要将保粮工作提上日程,发动职工清淤扫障,科学制定灌区配水计划,做好抗长旱抗大旱的准备。
全省各灌区闻令而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渠系清淤扫障,护好“民生渠”。
地处湖南“衡邵娄干旱走廊”地区的甘溪灌区,4月就提前完成了渠系清淤,共投入人工825个,出动大型机械20余辆次,清淤疏浚渠道64公里,为今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基础。
除了维护早,不少灌区把蓄水也同步提上了日程。
今年6月底以前,在省水利厅统一调度下,欧阳海灌区管理局成功拦蓄了欧阳海水库入汛以来最后一场洪水,并将水位调节到正常蓄水位130米。
大圳灌区从6月下旬开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将每一场强降雨当作今年汛期最后一场大雨来进行水库蓄水调度。
通过精准调度各类水库蓄水保水,至7月上旬,全省共蓄水386.6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多蓄29亿立方米。
充足的水源,为后期抗旱减灾注入了底气。
突出“精”
精细化调度 算清“用水账”
有了底气,还要有精打细算。
为做好灌区管理,湖南推行“7531”精准抗旱机制,突出一个“精”字,算好每一笔“水账”,将每一方水都用在“刀刃”上。
抗旱责任精准落实到人,市、县两级水利局各明确一名灌区抗旱工作负责人、一名工作联系人,负责组织汇总、分析、核实灌区旱情,指导、协调灌区抗旱。大中型灌区每个灌区明确一名行政责任人、一名抗旱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抗旱具体工作。
官庄水库管理局副局长卢国文说:“抗旱期间,每天沿渠道边走走、看看渠道水的流量,成了他们水库管理局干部必做的事。”
灌区供水分析,精准到了天。湖南前期按照“3天1调度”的工作要求,每周三、周日收集各灌区抗旱保灌情况。后期按照“一天一会商、一天一调度、一天一督促”的工作部署,收集分析灌区每天的用水调度情况。
对日灌溉用水量偏高的灌区,督促其算细、算长水账。对保灌天数低于10天的灌区,做到早提醒、早行动,始终做到心中有数。
此外,部分灌区借助高科技信息化手段,精准用水,双牌灌区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雷达测流、多普勒测流、浮子式水位测流,实时自动量测渠道水量,分级报警,确保优先把水送到最需要的田里。
水账算得明白,调度更加得力。
8月以来,为应对洞庭湖水位持续下降带来的风险挑战,联合调度洞庭湖北部补水工程、“四水”水库群等,为洞庭湖区126处大中型灌区引调水5.5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1380万亩农田灌溉,有效应对了洞庭湖水位持续下降带来的风险挑战。
干在“实”
送上“及时水” 宣传节约水
今年家里5亩田没受到影响,隆回县六都寨镇明德村村民刘其若说,多亏了灌区及时放水。
六都寨灌区主要水源有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08座,各水源相连相通控灌隆回、新邵、邵阳县及北塔区的14个乡镇(街道),面对严峻的旱情,灌区第一时间掌握旱情发展态势和需水情况,确保把水及时送到干旱严重的灌区干渠尾端。
像六都寨灌区一样充分发挥“长藤结瓜”联调联用水资源的优势,在全省灌区中还有很多。
如欧阳海灌区及时向沿途中小型水利工程补水保灌,其中为梅埠桥水库、龙溪桥水库和塘坝堰库等补水2100万方,确保了全灌区范围内55万亩中、晚稻的灌溉需水。
“今年,每亩早稻产量比去年还增加了。”欧阳海灌区渠系尾水端的衡南县花桥镇清瑞村的黄红夫说,幸亏渠道有水。
湖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罗毅君下醴陵田间地头指导抗旱。
为送上“及时水”,水利系统全面落实“千名水利干部到田间”行动,派出1.1万批次6.6万人次,上渠道、下田间,精准对接灌区范围内耕地灌溉需求,协调解决保灌保供问题7300多个,送水护水到田间地头。
同时,在护水送水入田间的过程中,沿线上门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凝聚起节水抗旱的强大合力。
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的酒埠江灌区东干渠。
近几年,全省大力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401余万亩,新增节水能力达9亿立方米,大幅充实了灌区抗长旱抗大旱工程“底子”。各灌区管理单位加强对取水、用水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实行“一把锄头”放水,科学有序用水,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水源的灌溉效益。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李志军 陈鹏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