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非凡十年丨从“忧居”到“宜居”梦想照进现实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姜媚 2022-10-17 14:24:2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数据】2022年,湖南将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222个,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4000台。根据最新统计,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2.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8.4平方米,增幅达13.4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3.6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53.1平方米,增长超过6倍,无数家庭的住房面积实现了从“蜗居”到“宜居”的跨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房子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十年来,湖南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总定位不动摇,不断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长效机制,让老百姓买得起房,买得到房,住得好房,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通过房价“洼地”,助推形成湖南投资增长、市场平稳、人才流入、产业聚集、民生幸福、消费活跃的发展格局。

从自建房到商品房,从棚户区到保障性住房,从商业贷款买房到公积金按揭购房,这十年,湖南人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也得到了巨大改善,百姓的安居梦正照进现实。

买房

从商业贷款到公积金按揭

长沙市民王锦华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他在井湾子买了一套房,7楼,顶层。那个时候,长沙的住房数量尽管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大多还是个子“不高”的,七八层楼比较多,有地下车库的很少,地上停车位也不多,小区里的绿化也一般。

591_a3cec79ee26b4193e71e7c0580e7c0b4e9fadedf.jpg

长沙梅溪湖。

进入21世纪后,长沙的住房建设进入了加速度,房子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也都是电梯房了。于是,一家人商量后,2010年,他在河西四水厂附近买了一套房,18楼,有电梯。推开窗就可以看见湘江,王锦华心里满是喜悦。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居住舒适的内涵和边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2021年初,28岁的朱文在长沙滨江板块购入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去年添了二胎,四房成为‘刚需’,虽然背了房贷,却是公积金贷款,利率比商业贷款低了不少!”朱文感叹,像他这样的“长漂”一族,能在热门板块购入四室一厅,真要感谢政府对“住不炒”这一政策的贯彻实施。

回顾十年来长沙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2013至2015年,长沙房地产市场以去库存政策为主,秉持“双向调控、分类指导”的调控基调,长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2014年末至2015年长沙新建商品住宅销量呈现回升之势。

2016至2020年,长沙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有序上升。长沙积极落实中央精神,逐步扎紧调控政策笼子,相继出台“3·18”“5·20”“9·23”“6·25”等系列严厉调控政策,坚决遏制投机炒房,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长沙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限购、限贷、限房价、限地价、限售”五限时代。

至2018年,投机炒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逐步恢复理性,整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为助力实现住房“安居梦”,结合“房住不炒”原则,湖南科学调整了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在全面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目标基础上,持续打造了贷款“面签当天即放款”、贷款“结清一次也不跑”、个人业务“24小时网上随心办”等系列改革。在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长株潭一体化”“湘赣边一体化”的基础上,湖南开放异地贷款借款人或借款人配偶本市户籍限制,实现异地贷款“全国通”。

十年来,长沙房价收入比保持低位,在长沙,7年的家庭收入就可买一套住房。在民意调查中,长沙百姓居住满意度持续提升。受益于低房价、优质教育资源等原因,长沙连续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住房

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的省份之一,湖南2009年就启动了改造。

隆回县花门街道石门村,81岁的范双连,仅有一个在校读书的孙儿相依为命。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范双连一家告别破旧的土木结构老屋,于2019年底搬入新房。

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目标,2019年,湖南先后开展3轮住房安全性全覆盖鉴定,并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及时将鉴定为C、D级危房的“4类重点对象”纳入改造计划。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期,湖南持续保持危房改造政策延续性,推动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围绕提升农民居住品质,逐步推进危房改造由“安居”向“宜居”转变。

2012年至2022年,湖南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项目159万户,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0亿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68亿元,实现了全省困难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贡献了力量,2018至2020年,湖南该项工作连续三年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激励,工作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办推介。

保障

从“忧居”到“宜居”

591_93c0b2ca7f8625884a624a8a1d3af9f7e8a17f6d.jpg

△洪江市高新区公租房。

在湖南湘潭市岳塘区和谐小区,居住在13栋1单元的胡淑容经历有些坎坷。她是一名66岁失独母亲,单身离异,主要靠1000余元退休金和打零工生活。之前在雨湖区与别人合租住房,月租金500元,对于她来讲,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知道她家的情况后,给她出了个主意,“去申请市里的公租房吧,环境好,租金也便宜。”

2021年5月28日,湘潭市城区2021年第一批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公开抽签仪式举行。经抽签摇号、公证环节,一批住房困难群众喜圆“安居梦”。胡淑容也在其中,她成功摇号选到了该小区一套51.52平方米的房子,当天就拿到了钥匙。7月中旬,胡淑容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家。

591_d40815b4962ee83c1b293640b81ead381c1c4d17.jpg

△长沙市西文庙坪改造前后。

2018年8月,长沙市西文庙坪棚改项目进场施工,该项目按照“留、改、拆结合,以留为主”的工作理念,在充分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文物古迹、老旧公馆、街巷肌理、檩梁砖瓦、一草一木进行保护和尊重;利用空间改造、业态更新、人群更新,准确把握符合生活方式转换、产业方式更新以及发展方式中转型升级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提升棚改项目的综合价值,让老百姓更具幸福感,让老城区更有长沙味。

591_9c65f4d91d2f236494f3f811ebf373afb6b88529.jpg

宁乡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娱乐休闲区域。

宁乡市湖南湘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是湖南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管理,大幅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缩影。该公司员工王丹是外地来宁务工人员中的一员,也是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

王丹曾经和她的闺蜜合租在距离公司近3公里的一个安置小区里,房间设施老旧,交通不便。听说公司建设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王丹第一时间向公司提出了租赁申请,公司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水、电、宽带网络等到户,同时室内统一配备床铺、衣柜、书桌、洗漱间、淋浴室、热水房等生活用品和设施,建有公共洗衣区,健身房、书吧等员工娱乐休闲区域,让王丹和她的姐妹们实现了拎包入住,并享受到了多方位的服务。

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实施实现了像王丹这样的青年人“楼上安居,楼下乐业”的安居乐业梦。

据统计,近十年,湖南城镇棚户区改造开工149.64万户,近450万棚户区居民实现“出棚进楼”,棚户区改造工作多次被国务院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公共租赁住房开工62.32万套,公租房在保家庭达到110万户,低保低收入家庭依申请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同时,湖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8.36万套,3.3万户新市民和青年人入住保障性租赁住房。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姜媚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10/17/119452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