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政协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摄影 李长宏 长沙报道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近年来,湖南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将“稳就业”“保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现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但面对“三重压力”叠加、疫情旱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仍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中共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省政协将“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为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协商。
10月27日,政协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长沙召开。现场,10位不同界别不同行业的委员和专家建言献策,共话“稳就业,保就业”。
稳就业 稳住市场主体是关键
省政协常委、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刘事青。
“民营企业拥有90%以上的市场主体,承载着90%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在省政协常委、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刘事青看来,民营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就稳,就业民生就稳。
纾困民营企业,促进稳岗就业更为重要。为此,刘事青建议,要通过保市场主体,通过强帮扶、保要素、防风险等举措稳增长,从而带动和稳住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大量中小微市场主体,稳定一批企业,保住一批就业。
同时,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到位率,通过各类惠企纾困政策的帮扶尽可能多的救活一批企业;要积极发挥异地湖南商会在湘商回归中的作用,促进一批省外湘商企业回迁、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等。
省政协委员、开源·浏阳河湖湘文化集团董事长罗可大通过远程连线发言。
而在省政协委员、开源·浏阳河湖湘文化集团董事长罗可大看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更需要结合乡村振兴,关注农村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的就业,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市场主体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
“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城市人口就业,也要关注农村劳动力就业。”罗可大认为,对农村农民“家门口”的就业,政府更加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就业优先”战略之中,出台相应办法和措施。
罗可大建议,市场主体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全产业链”参与现代农业产业,成为“农业产业工人”;支持重点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对农民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政府将“产业链”上的农民教育和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教育中去,委托企业组织实施,达到“产学研”结合目的; 支持重点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一些产业联合体,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工程学院副院长陈赤平。
在会议现场,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工程学院副院长陈赤平称,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增量、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为此,陈赤平建议,要政府统筹协调,促进多元就业。不仅要全方位多渠道开源拓岗,增加高质量岗位供给,也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和非公企业参加工作,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根据毕业生求职高峰,调整政策性岗位选拔的时间节点,提高选拔就业效率。
同时,要搭建多方平台,畅通就业创业渠道。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产教融合平台、就业帮扶平台,积极开展人性化创业就业服务活动,帮助毕业生了解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提前为毕生生锁定就业岗位,适当增加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困难补贴的额度,并为残疾、孤儿、烈属、少数民族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家庭开展精准帮扶。
省政协常委、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定珍。
省政协常委、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定珍表示,要破解“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解决部分劳动者知识技能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问题,关键在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人才供给的适应性和匹配度。
要深化招生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招得来”问题。因地制宜持续优化高校招生制度,为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可增加校企合作订单班招生计划,允许高职院校购买企业服务。”
深化人才培养条件改革,解决“教得好”问题。李定珍建议,由教育部门归口管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支持有条件的技工技师院校转设为职业教育院校;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的方式,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面向院校、企业、社会认证一批“岗位培训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同时,也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本地人才培养改革,一方面建立“政校企”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把专业的实用性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另一方面建立招生与就业联动的政策配套体系,支持职业院校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定向招生、分类培养、定向分配,解决“用得上”“留得住”的问题。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欧旭理通过远程连线发言。
而在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欧旭理看来,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体会到,就业观念直接影响就业态度、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欧旭理说。
欧旭理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整体上趋于理性务实,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求,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观念出现偏差。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需要政府发挥政策导向功能,需要高校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营造良好就业氛围。
欧旭理建议,要加强就业观念的引导,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加强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改变以薪水高低确定职业好坏的错误思想,改变一个职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改变只有在体制内工作才好、在大城市工作才有发展的想法,树立“锻炼为先,成长为重”、在农村和基层也大有作为的观念。
提质新就业形态 打造新就业增长点
省政协委员,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北冰。
“新就业形态以就业人数规模大、服务类型多样化、渗透率高、灵活性强等特点,成为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亮点。”省政协委员,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北冰介绍。
那么,什么是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家政阿姨、快递小哥、送餐骑手……这些活跃在大街小巷、服务于千家万户的庞大群体,就被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截至今年一季度,湖南省新就业形态已吸纳就业320万人,其中快递员13万,外卖员22万,成为湖南就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冰认为,要完善顶层设计,打造新就业形态承载力。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有效解决现行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者合法权益与新就业形态不适应的问题。二是结合省“十四五”产业发展目标,针对新就业形态相关联的产业,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全面布局科技产业,为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新就业形态职业形象。加快构建贯穿这类群体从学习到工作各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社会各界以包容、宽松、扶持的态度,支持企业灵活用工,支持发展各类共享就业保障平台。
省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业务总监兼湖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霞。
虽然灵活就业已成为拓宽就业的新渠道,但省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业务总监兼湖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霞认为,目前灵活就业人员普遍关注养老、医疗等问题,但却存在保险保障覆盖面小、水平低等现象。
因此,为促进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推进共同富裕,有必要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险保障,为他们“遮风挡雨”。
“今年省人社厅取消参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为灵活就业人员打开了一扇‘大门’。”刘霞说,一方面,要鼓励用工主体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另一方面,要丰富社保缴费档次,建立减征和缓缴机制。
目前,长沙市总工会已开展“八大群体”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建会入会工作,建议向全省推广并充分发挥工会力量。
多措并举稳就业 做大就业“蓄水池”
省政协常委、邵阳市政协副主席、民建邵阳市委会主委、邵阳市科技局局长蒋志南在邵阳通过远程连线发言。
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而言,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储备与大城市相比不占优势,那么中小城市应该如何促进就业呢?
省政协常委、邵阳市政协副主席、民建邵阳市委会主委、邵阳市科技局局长蒋志南给出了一个答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许是其促进就业的更佳选择。
蒋志南以邵阳市为例介绍,作为湖南人口和劳动力大市、全国三线建设时期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在省市对产业发展的重视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贡献很大。
但蒋志南也指出,目前一些地方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仍有不足之处,包括认识上存在“误区”、政策支持上存在“失衡”、企业发展上面临突出“瓶颈”等方面。
为此,蒋志南建议,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适当放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申请条件;运用就业奖励、劳动成本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工具,对吸纳就业人数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激励;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分别给予不同规模级次的就业奖补;要引导和鼓励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作为老工业城市,邵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而作为旅游城市,张家界则有自己的想法。
张家界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欧阳斌通过远程连线发言。
“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70%,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30万,带动人员更多。”省政协委员,张家界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欧阳斌这样介绍张家界。
连续三年国内疫情持续反复多点散发,旅游市场复苏任务仍然艰巨。当前,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空前重视,湖南旅游正迎来发展的大好发展时机。
为此,欧阳斌建议,要支持张家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更加突出彰显张家界作为湖南旅游的龙头,在推进全省旅游业快速复苏,实现稳岗就业、保市场主体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立足“办一次会、兴一座城”,开好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并做好成果转化。在打造湖南旅游“五张名片”上下足功夫,深度挖掘湖湘文化特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加大财政对旅游的扶持力度,对特别困难的旅游企业,出台新的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和引导区域旅游合作,实现营销联动、管理联动、服务联动、疫情防控等多方联动,鼓励“旅游+文化+体育”综合发展,下活湖南旅游“大棋”。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彭继球。
针对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持续存在的问题,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彭继球表示,要加强就业统计调查监测,为省委、省政府科学研判就业走势、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当好参谋助手,具有重大意义。
彭继球介绍,湖南目前就业统计调查监测主要有劳动力调查、农民工监测调查、劳动工资统计三大块,调查统计数据质量可靠,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调查制度有待完善、现场调查难度较大、基层基础保障不够、没有就业意愿者未完全纳入失业就业统计等问题。
因此,他建议强化组织领导。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就业统计调查,多部门进一步深化协作配合,形成联动合力。强化调查指导,加强现场核查。同时,将新就业形式与新就业种类纳入统计、纳入政策服务对象、纳入网管办管理。
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调查员和数据审核员的能力;强化“两微一端”新媒体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的知晓度和调查对象配合度。此外,要强化预判预警以及加强就业大数据库建设,为提高宏观调控科学性有效性提供统计监测服务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李长宏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