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乡巨变雪峰山⑤丨擎天之柱是产业

来源:红网 作者:吕高安 陈海波 编辑:肖拓 2022-11-29 21:42:4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雪峰山是湖南最长的山脉,曾经风云激荡。今年以来,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指导下,作家吕高安多次深入雪峰山地区进行调研采访,并与媒体人陈海波合作,撰成10篇系列通讯。通过写雪峰山今昔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之变,呈现当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挖掘了“与湖南相关”的雪峰山精神。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红网陆续推出此系列通讯,以雪峰山样本折射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激励雪峰山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图片1.png

旭日喷薄雪峰山。开光摄。

文/吕高安 陈海波

靠山吃山。雪峰山深厚肥沃的土壤,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煦充足的阳光,构成这里的“物种天堂”。三寸树苗可成林,野果山参享不尽,钻进深山似神仙,十天半月不发愁。

山沟“领头羊”

7月上旬,笔者在邵阳县调研,被邀前往参观瓦屋油茶基地,该基地距离县城10公里,位于白仓、五峰铺、塘渡口三镇交界处,是一大片连片的油茶林。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邵阳县油茶基地、邵阳茶油。莫小勤供图。

油茶树垄垄畦畦,高高低低,树上结满青果。11600亩油茶林,由两个农业公司、6个油茶专业合作社创建经营,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分户受益,栽种的都是“湘林”“华籽”等良种油茶。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阳介绍,近年来,邵阳县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和“五统一分”模式,与省农科院打造油茶示范基地6个,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的18个。油茶加工体系不断完善,“邵阳茶油”品牌评估价值达28亿,获评全国绿博会等6次金奖。2021年全县油茶林面积72万亩,茶油年产量2.26万吨,产值29.4亿元。

金黄茶油,气味清香,营养极其丰富,膳食、做药皆宜。笔者在茶油产区长大,从前油茶林看天吃饭,任由生死,充其量挖挖茶山、翻耕一下。如今,邵阳县油茶基地扩规提质,加工扩能升级,交易协同发展。前后对比,差距较大。湖南四个地市产茶油,雪峰山就占了邵阳、怀化两个,邵阳县被誉“中国茶油之都”。

图片6.png

位于靖州县的“中国茯苓科技产业园”。靖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片7.png

加工茯苓。靖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片8.png

小小茯苓,福临天下。王先有供图

而茯苓呢,在湖南五个地市都有种植,雪峰山靖州县最多。靖州是“中国茯苓之乡”“神舟十号太空茯苓育种发源地”。

在靖州茯苓产业园,笔者见到茯苓药、茯苓酒、茯苓饮品、茯苓美容品等多种产品,各种包装型号都有。72岁的茯苓专家王先有为我们上了一堂“茯苓课”。

明代中期靖州就有人发现和应用茯苓,直到1958年,才开始规划栽培茯苓试验,经历了多年探索试验(因失败他还被扣半年工分口粮),终于在1973年获得稳定性成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茯苓技术信息引导、公共品牌建设、协调服务上发力。菌种选育,创新种植技术,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科研开发,应用推广,文化传播,完整的茯苓产业链已经形成。2021年年靖州茯苓综合产值为31.8亿元,比2012年的11.6亿元增长近3倍。

在“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来自全国上万个茯苓从业者交易火爆。王先有说每天如此。想不到这个雪峰山小县城,竟是全国茯苓行业的“领头羊”;靖州茯苓产业将成为全国的茯苓科技、文化、旅游推广中心。

涟源“百菜园”

桥头河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时水运较发达,成为涟源商业古镇。6月中旬,笔者到此,感觉商风古韵,杨柳青青,正是陶澍《桥市泛舟》所写场景。而今桥头河“百菜园”更是一绝。

图片9.png

涟源市桥头河蔬菜产业园。王业供图

图片10.png

家门口产业工人。卢利飞供图

“桥头河的萝卜一上街,药店老板要收摊。桥头河的萝卜不放油,筷子夹起两头流”。到桥头河蔬菜基地一看,果然名不虚传。3500亩菜地一片生机勃勃,白菜、豆角、四季豆、青椒、茄子、苦瓜、西红柿、南瓜、丝瓜、芋头等等,30多种蔬菜精神抖擞地招呼着我们。

工人们正忙着施肥,除草,收摘,装卸。这些中老年妇女,来自周边村上,她们月工资近3000元,还有土地流转费,打工家务两不误。

基地设有院士工作站,可见蔬菜长势好、品质好与科技有关。一辆辆货车装满菜,分别上了一旁国道省道,娄涟高等级公路,运往四面八方。据基地负责人王业介绍,基地获得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中国优秀蔬菜生产商、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等40多项荣誉称号。“桥头河萝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

近年来,雪峰山地区发挥生态优势,做大做强做精“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安化黑茶、新化红茶、邵阳油茶、隆回金银花、新邵中药材、绥宁楠竹、城步油茶、湘西腊肉、沅陵黑猪、会同魔芋、托口生姜、麻阳小籽花生、辰溪金银花、邵东黄花菜、宝庆朝天椒、邵阳百合、怀化板栗、新晃黄牛肉、芷江鸭、永丰辣酱、涟源面粉、珠梅土鸡、紫鹊界贡米、富田桥豆腐、梅山三合汤......从品种、质量、包装、销售、价格等大都上了台阶,成为地理标志产品,获金牌银杯等现象,已是屡见不鲜。

文印“名片”

沪昆高铁新化车站,设在距县城19公里的洋溪镇。洋溪小镇大世界,地方政府打造的“中国文印之都”铺面上千家,每年“印博会”在这举办。

图片11.png

中国文印小镇项目启动。卿梦娇供图

上世纪70年代末,洋溪人邹联经在上海刻字卖艺,偶然学到修理打字机技术,并发现商机。马上回来带徒弟,开打字机维修店,自此一传十十传百。开打字店,销售打印设备,制造翻新、设备更新、数码印刷,目前新化人在全国开了约15万家图文店,2000家设备耗材销售公司,从业者达三十多万人。有城镇处就有新化文印,年产值1000亿左右,占中国文印市场份额75%以上。全省5个千亿级产业,新化文印是其一,形成“中国文印看新化,新化文印看洋溪”的独特现象。

邹斌、邹东游两位老板,分别向笔者讲述了文印创业经历。当年“陈焕生”进城,没有文化,没有人脉,满口晦涩难懂的方言,整天骑个单车到处拉生意,难以融入环境。久而久之,吃得苦霸得蛮、不肯服输的“梅山文化”基因被充分激活,内心不断强大,钱越挣越多,见识越来越广。

新化文印已至“印三代”,一代有一代的素质内涵、生存法则、发展密码、价值追求。闯荡多年,他们大多城里有房,乡下有,逢年过节,好车鱼贯而入,挤破洋溪镇乃至新化县城。

时代在变,文印人互通信息,互相抱团,互相竞争,争强好胜不会变。洋溪镇乃至新化正在实现“文印、文创、文化、文旅”相融合。

邵东神话

与新化文印、双峰小农机等一样,邵东打火机从“草根”到“顶流”,一定程度上勾勒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雪峰山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轨迹。

到邵东打火机厂,笔者劈头便问副厂长白家宝,这打火机一元钱一只,20年一个价,秘诀在哪?他说,老板姚喊云当年8000元创办打火机厂,发动村里人干活,40多个零部件全流程手工,成本较高,每只五六元。

为抢占市场,厂里实行半自动化,再到自动化生产,打火机工艺成本一降再降,降至总成本的5%至7%。“卖打火机基本等于卖材料”,老白透露,从人工到自动化,人均效率提升了30倍。该厂打火机市场份额,已占到全世界的70%,年产值突破百亿,年纳税六、七千万元。

图片12.png

邵东市鸟瞰。魏志刚供图

图片13.png

邵东国际商贸城。魏志刚供图

图片14.png

“南国药都”在邵东廉桥镇。魏志刚供图

这么“神”的自动化设备研制,有赖于邵东一个研究院。县级市都有研究院?笔者好奇地来到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90后副院长费明福充当向导。

该研究院是邵东市倾力打造的集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引进于一体的平台机构。已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4大研发机构,与20多个高端团队、50多个博士合作,形成20个“一企业一博士”技术协同攻关项目,为三一重工、拓浦精工、东亿电气等多个区域龙头企业,提供了设备研制、成果转化等定制化服务,很好地促进了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邵东打火机厂项目就是典型。

在邵东三天调研,笔者感受到这个“全国百强县”的魔力。邵东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园区平台日益完善,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从2012年到2021年,邵东地区生产总值从281.8亿元增至685.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7.7亿元增至19.1亿元。今年1至6月,邵东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44.17亿元,增长5.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6%;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0582元,增速4.8%;13360元,增速6.1%。

有山吃山,没有山也要千方百计“造山”。

2022年10月2日于邵阳

相关链接:

山乡巨变雪峰山①丨名山悠悠藏日月

山乡巨变雪峰山②丨疑是琼楼落九天

山乡巨变雪峰山③|踏平坎坷成大道

山乡巨变雪峰山④丨最是橙黄桔绿时

来源:红网

作者:吕高安 陈海波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655/63/121006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