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志愿突击队授旗仪式现场。图为队长陈建凯(右一)带领队员宣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李赛凤 实习生 谭苏昕 宁乡报道
“叮铃铃……”6月5日,一阵短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正在参加应急救援训练的陈建凯。
“失踪的孩子找到了就好,要注意给孩子做好心理疏导。”接听电话的陈建凯,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对后续注意事项进行叮嘱。
对于这种随时打来的求助咨询电话,陈建凯每天要接20多个。私人手机,成了公共热线。实际上,为了及时接收到社会求助信息,两个手机、一个对讲机,是他贴身携带的标配。
从2015年成立宁乡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志愿突击队,到2021年成为宁乡市亮剑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公益救援人陈建凯几乎每天都在“打仗”中度过。“向威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亮剑’,我们随时待命出发。”陈建凯说。
陈建凯正在接听求助电话。
时刻“机”不离身 硬汉亦有柔情
了解陈建凯的人都知道,他身上随时带着两台手机和一台对讲机,时刻“机”不离身。
“我随身带着这些通讯工具,是为了让百姓在紧急情况能随时联系到我,我也能及时把召集救援人员的指令发出去,第一时间投入到一线救援中。”陈建凯说,应急救援是与死神赛跑,一个电话可能就是一条生命,所以电话关不得,更不能离身。
2022年10月,一位老人走失了。陈建凯接到求助电话时,已是晚上11点20分。他通过电话,紧急召集志愿者出发寻人。
当时的情况是,老太太能接通手机,但是说不出自己在什么位置。陈建凯带领队员搜寻了整整4个小时,将近凌晨4点时,终于在一个废弃厂房房顶上找到了她。
“当时把我吓得心惊肉跳,冒出一身冷汗!下面有七八层楼高,要是她一不小心坠楼,后果难以想象。”回忆起救援时的紧急场面,陈建凯印象深刻。虽然当时一整晚没睡,大家都很累,但很开心,因为把老太太平安送到了她子女的身边。
铁肩担道义,硬汉亦柔情。曾当兵8年的军旅生涯,早已把陈建凯锻造成一名铁骨铮铮的汉子。但这位硬汉,也有柔软感性的一面。
2021年7月,河南连降暴雨,水淹10余天,一些地方水深达2米。陈建凯带领突击队志愿者,驱车2000公里远赴河南暴雨灾区,营救被困群众。
其中,有一家医院被暴雨淹到了的三楼,再加上停水停电,有上万名病患、医护人员急需转移。关键时刻,陈建凯和救援队员站在淹过膝的洪流中,指引大家有序上船,用皮艇帮助医院被困人员紧急转移,营救群众近400名。
“当时只顾着救人,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吃东西,从早上7点一直到下午4点才啃两个馒头。” 陈建凯说,当地百姓纷纷把自己家最好的食物送来,甚至购物时也不收志愿者的钱,尽量为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援创造条件。
“这不是传说,这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谈到在那次救援中,当地百姓对志愿者的好,陈建凯不禁红了眼眶。
抗洪抢险现场。
汇聚民间救援力量 盼望“无用武之地”
高举应急救援旗帜的陈建凯,身边正汇聚越来越多的志愿者。
目前,宁乡市亮剑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中心有140多名志愿者,主力是退役军人,参与森林灭火、水域救援、安全培训和搜救等志愿行动,已经成为宁乡一支重要的民间应急救援力量。
“一声到,一生到。我们这些退役军人志愿者,退役不褪色,尽管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但只要有应急救援任务时,会像真正的军人一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陈建凯说。
记者了解到,其实陈建凯自己也有企业要经营,但大部分时间好而精力都用在了当志愿者和应急救援中,一年到头能干本职工作的时间屈指可数。
陈建凯坦言,当志愿者,拿自己的钱干别人的活,有时会遭遇一些人的不理解,说他们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流血、流汗,有时还会流泪受委屈。但这些,都没有让他们放弃。因为自己的付出,让老百姓获得了安全,他们就觉得值!
“从事公益应急救援这么多年,我很亏欠自己的家庭。”陈建凯说,尽管家人偶尔有所怨言,但还是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让他很感动。此外,还有同为志愿者的队友们的支持,才能让他走到今天,他万分感恩。
今年6月,是第22个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带领志愿者们开展训练。
其实,这也是陈建凯和志愿者们的愿景。他们虽然每天都在努力训练,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应急救援任务,但心底里盼望“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希望自己“无用武之地”。
陈建凯表示,平时没有救援任务时,志愿者们会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在百姓脑海中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长城”,增强群众的应急意识和提高群众救援技能。
今年暑假将至,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溺水、交通事故,在应急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宁乡市亮剑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中心派出宣讲小分队奔赴全市学校和社区,进行青少年安全教育公益宣讲。活动开展以来,已走进多所中小学校,受益人数共计近万人。
平时训练时,陈建凯最爱指挥救援队成员一起高歌“团结就是力量”,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人多力量大,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团结凝聚民间救援力量,共同守护安全。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李赛凤 谭苏昕
编辑:陈星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