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老矿如今青葱遍野 看锡矿山如何实现生态“蝶变”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张盟 编辑:李意一 2023-07-03 17:15:55
时刻新闻
—分享—

锡矿山。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张盟 冷水江报道

曾经,冷水江流传着一句 “笑谈”:一只白色的鸟飞过锡矿山,都能变成黑色。

作为湖南最早的工业基地,锡矿山拥有长达120年的开采历史,为湖南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物质资源,锑资源储量世界第一、锑品产量世界第一、锑产品质量世界第一,这是“世界锑都”冷水江市锡矿山取得的荣耀。

由于长时间的无序开采,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坡变得满目疮痍,水体污染、采空区陷落、植被荒芜,留下砷碱渣达2万吨。生态系统的破坏由肌理入肺腑,继而深入骨髓,曾经的金山银山,一度背上沉重的“生态债”。

矿山修复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以来,锡矿山地区相继被纳入全国38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湖南省湘江流域与洞庭湖保护五大重点区域。

“十多年时间,投资近22亿元,实施了110多个项目,安全处置了7500万吨历史遗留固废。”冷水江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温东介绍,冷水江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以寻千谋万策、护千山万水、历千辛万苦、为千秋万代的精神,打响锡矿山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目前矿区涉锑企业废气全都达标排放,青丰河和涟溪河砷浓度实现了稳定达标,百年老矿重披“绿装”,蹚出了一条矿区生态治理和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壮士断腕竭力攻坚 科学施策令百年老矿焕新颜

曾经的锡矿山,满目疮痍。

如今的锡矿山,青葱遍野。

锡矿山的污染源中,最主要、最严重、最难治理的就是历史遗留的重金属废渣。

七千多万吨废渣遍布矿山各个角落,地表水、锑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有毒成分威胁生态环境。

为解决遍布堆存在锡矿山区域历史遗留固废问题,冷水江市政府投资近6亿元,兴建了26座废渣集中管控填埋场,安全处置了7400万吨一般固废、60万吨野外混合砷碱渣。

然而填埋并无法彻底解决生态问题,尤其是锑精炼过程中产生的砷碱渣,具有易溶于水的特性,极易造成大面积剧毒污染。长期以来,国内外不同团队对砷碱渣开展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研究,均未取得成功。

针对砷碱渣无害化处理的世界性难题,冷水江市政府在砷碱渣实现“三防”储存的基础上,联合湖南黄金集团、中南大学、湖南省环科院等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攻关,历经三次技术迭代,最终形成了“中性中温连续盐析工艺”。

该工艺处理成本较低,无需蒸汽辅热,生产水系统循环使用,实现了生产废水、废气“零”排放,减污降碳效果十分明显。

“这项工艺不仅实现了有色冶炼行业砷碱渣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更建立了砷碱渣处理技术标杆。”冷水江锑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在介绍该工艺时满脸的骄傲。

图为锡矿山地区砷碱渣无害化处理技术改造项目。

仅是祛除百年沉疴还远远不够,锡矿山整治还得出“大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治理历史遗留的固废,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再辅之以乔木、灌木、花草混种,不断植树造林,绿化山体。

治水,建成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站14座,“超标污水”变绿水;治气,所有涉锑企业全部安装脱硫除尘和在线监控装置,二氧化硫达标排放,“有毒空气”变优良;治土,大力实施农田治理修复工程,疏浚、护岸废渣淤积河道,防渗加固山塘,修复、整治重金属污染农田,“贫瘠荒田”变良田;生态复绿,深入开展“矿山复绿”“万亩大造林”等专项行动,对主体灭失矿山和石漠化山体进行植被恢复,“疮痍荒山”变青山。

通过系统生态修复,昔日“差等生”已成为优秀“示范生”。2021年10月14日《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百年老矿涅槃重生:从“污水荒山”到“绿水青山”

图为锡矿山山顶“万马奔腾”景点。

对于百年老矿锡矿山而言,资源已经不再具备优势,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打造绿色产业企业才是未来发展趋势。

对此,冷水江市从源头企业入手,关停涉重金属企业89家,取缔非法锑企业6家、手工选矿小作坊145处,关闭淘汰落后产能17.5万吨,锑采矿权从12家整合为2家,锑冶炼企业从91家整合为9家,积极推动锑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作为全球最大的锑品生产商,锡矿山闪星锑业通过创新和整治提高,锑产品已经形成集采、选、冶炼、科研和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结构。2018年,闪星锑业瞄准锑矿石中的贵重金属,投资建设锑冶炼黄金回收生产线,至此,锡矿山地区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锡矿山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多地将目光瞄准矿产以外的宝贝。

在锡矿山有一座矿区“碉楼”——羊牯岭碉楼。它既有工矿文化的元素,也有遗址文化的元素,是湘中保存最完整的碉楼。经全面修整,如今已成为锡矿山的一张文化名片。

2019年,记者曾到访过锡矿山,那时的锡矿山远没有现在出名,游人也很少。这次乘车沿着柏油马路一路上山,穿过废弃的冶炼厂,在山顶看到了浪漫的“玫瑰爱琴海”以及“万马奔腾”景点。据了解,今年“五一”假期,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这里已然成为网红“打卡点”。

在景点栏杆处往远处望,除了新旧厂房和居民楼,目之所及皆为绿色。拿出手机拍照,纯天然的美景,自带滤镜。

还有锡矿山红军驻地旧址、锡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老采矿场、忆苦窟……这些红色遗址,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锡矿山转型发展的宝贵资源。

“随着锡矿山环境不断改善,红色、地质资源将逐渐开发。”刘温东介绍,锡矿山将以百年的工矿底蕴为根基,深入挖掘和开发工矿文化资源、地质演变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生态观光+矿业文化+地质研学+红色教育”新模式,修复英雄纪念碑、忆苦窿采矿遗迹、世界锑都矿冶遗址等红色工矿遗迹,精心打造万马奔腾石林、云斜煌斑岩、独立小屋、玫瑰爱琴海等人文景观,实现“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交相辉映,探索富有特色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如今,鸟儿飞过锡矿山不再会变黑,只会在风中留下自由飞翔的痕迹。

世界锑都,百年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显著改善,由内而外实现了绿色“蝶变”,昔日寸草不生,满目疮痍的锡矿山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张盟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41/95/128189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