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8日讯(通讯员 唐涛华 谢雨含 张静)金秋稻谷黄,农民收割忙。近年来,东安县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红色力量注入田间地头,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旺、乡村兴的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
端桥铺镇千亩优质水稻基地。
支部共建,党员干部化身粮食生产“服务员”。东安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和粮食生产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注重用好党支部“互学互帮互促”机制,通过县直机关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挂钩结对,开展“支部帮支部、书记帮书记、党员联党员”结对共建活动,推动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有效构建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的基层治理格局。县直机关党组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支部共建活动搬到田间地头,与挂点村党组织开展“插秧助农耕”等主题党日活动。县直单位党员干部、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11000余户,针对事关群众农业结构调整、饮水、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通过“敲门行动”入户讲解、倾听农户的想法顾虑、为农户赠送农资解决困扰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发挥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优势,12500余名村(居)民代表参与到粮食生产工作中,并帮助劳动力缺乏的农户完成水稻收割。2023年,全县早稻计划面积26.5万亩,实际种植面积26.7万亩,总产11.22万吨,比去年增加0.72万吨,增幅6.86%。
水稻丰收收割忙。
民情走访,党员干部乐做群众身边“解忧人”。东安县建成6个县级双季稻生产万亩示范片、45个乡镇双季稻生产千亩示范区和256个村支部百亩示范点、262个村支书示范田。全县70%的村(社区)因地制宜创建了一个100亩“党建+粮食生产”示范点。近年来,东安县常态化推进“农家夜谈”活动,县委主要领导带头与干部群众“农家夜谈”、同吃同住,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产业振兴等方面问题开展深入调研。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心贴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应对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导致的旱情,统筹全县机关单位力量,开展“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抗旱救灾、粮食生产等工作,各级党员干部结合“五个到户”,高密度、高频次走村进组入户,详细了解农户粮食作物受灾情况。出台《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和《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十条措施》,建立了县、乡、村、组、网格五级田长制,将全县耕地划分为1119个网格,健全了管、护、建、巡、种五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使每一块耕地有人管有人种。实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乡镇绩效考核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对“非粮化”整治不力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将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巡察内容,共交办320个问题,排查出抛荒耕地2600余亩,全部复耕复种。
“村支书示范田”,村民跟着“甜”。
建强堡垒,党员干部当好产业发展“主心骨”。东安县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和“青苗培育工程”,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不断筑牢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粮食生产和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推进“紫云高山优质稻”“永舜大米”等特色产业扩规模、调结构、树品牌,将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不断深化“党建+”工作机制,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大力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三链模式助推水稻产业发展。加强粮食物流通道和重要节点建设,鼓励和扶持粮食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党建链”和“产业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推动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乡村振兴局等单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深调研”,开展“乡村学堂”活动,将农业专家匹配到产业链上。坚持把党建引领“村企共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发挥企业党组织“人才共育”作用,加快以村干部、农技专家、党员中心户、新型职业农民等为主体的粮食产业实用人才的培养。
来源:红网
作者:唐涛华 谢雨含 张静
编辑:王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