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莎 陈珉颖 长沙报道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说:“人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条向内,通往虚拟现实。”
过去10年,光纤通信容量提升了100倍,移动通信速率提升了1000倍,超算能力提升了1000倍,数据量提升了32倍。数字技术的诞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把人类从工业社会带入数字化时代。迅猛发展的技术洪流,已将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中重构。
更通俗地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早已是一个被数字化的社会,是一个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存且融合的新世界。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会现场,参观者与商汤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对弈。(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数字技术浪潮下,新技术在具体场景中如何寻找“接口”?我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超乎想象?记者请教了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向度畅想数字技术即将带来的变化与机遇。
接口一:探索人工智能接入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这是我国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基层治理的短板。”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吕鹏向记者介绍,若将数字技术有效接入基层社会治理之中,可孕育人工智能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吕鹏谈到,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核心逻辑是,个体或类个体对空间属性发出指令,人工智能平台依据指令进行运算与结果可视化,进而基于特定目标,进行全局最优化计算,合理调配公共资源投入分配权重。
▲贵阳城市管理“贵阳百姓拍”月度运行情况通报。(图片来源: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官网)
举个例子,在城市管理领域,贵阳有“百姓拍”APP,市民可以实现违规野摊、道路积水、环境污染、市政设施、网格管理、城管评价等方面的拍照举报与评价打分,“百姓拍”APP是城市管理领域人工智能治理的范本。
吕鹏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应充分发挥个体神经元作用,激发全系统参与社会治理。
具体来看,在社会方面,可重点开发社会态势运行监测算法,整合个体数据、社会组织数据、司法大数据、互联网舆情数据等,进行社会态势与问题感知算法训练;
在经济方面,可重点将企业全息数据、工商大数据、用工招聘大数据等接入算法平台,训练经济系统预警模型;
在就业方面,可将人社部门数据、企业大数据、互联网舆情数据等纳入智能算法;
在环保方面,可将环境督查数据、互联网舆情数据、气象水文、司法大数据等纳入学习过程,训练算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王振等主编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2)》中,也介绍了全球不少城市的做法:
比如,上海市各级政府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法律政策环境,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5G应用、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适时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
比如东京设立了东京数字服务局,依靠“东京数据高速公路”“公共设施和居民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行政的数字化转型”三大支柱,来实现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的“智慧东京”构想。
接口二: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换道超车”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早已在不断融合,数字经济实际上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衡阳智造谷正在助推数字经济与产业建设深度融合。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我国的“消费服务业”已走在最前面。如腾讯、阿里、京东、拼多多等服务平台的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落后。
但在“生产服务业”方面,发达国家发展得更快。生产服务业的附加值高,比如律师业、会计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后能替代的人工成本价值很高,这更适合发达国家的国情。
▲7月7日,在瑞士日内瓦“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上,参会者与仿真机器人索菲亚互动。(图片来源:新华社)
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为39%,有的发达国家则超过50%。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帮助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也会实现提质增效发展。”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湖南的智能装备制造工厂。
林毅夫将我国产业分成五种类型:追赶型、领先型、转阵型、弯道超车型、战略型。对于这五种产业来说,数字技术都有着重要意义。
比如,汽车业是一个标准的追赶型产业,其与数字结合后带来的无人驾驶等新技术,以及向服务业延伸,都是我国赶超的机会。
比如,湖南正在开展“智赋万企”行动,推动千行百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在智能制造方面奋起追赶标杆。
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建成的还只是数字化、网络化阶段的智能工厂,未来将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建成真正的智能工厂,并催生出以智能服务为核心的制造业新模式,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
比如,未来可以完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厂商+用户”的双向传导,改变目前厂商主导价值链的格局。
所以,林毅夫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换道超车”的机会。
接口三:元宇宙技术把生活接向更多可能
目前,虽然元宇宙话题的热度有所下降,但元宇宙相关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元宇宙技术正在改变媒体传播方式。
“我不认为虚拟的世界就不是真实的世界,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时间份额将会逐步增加,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达成的愿景,在虚拟世界中都可能梦想成真。这既增强了身临其境的交互体验感,也催生了真实的幸福感。”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张旺谈道。
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网络春晚”打造了首个元宇宙会场,使得上万网民能够“亲临”网络春晚现场。
还有元宇宙办公、元宇宙课堂、元宇宙购物等,越来越多的“元宇宙+”模式,给人们带来交互便利和沉浸体验。
2022年以来,北京、上海、浙江、河南等多个省市密集发布元宇宙的相关规划,部署技术突破和业态创新。
对湖南而言,也具备发展元宇宙相关技术和业态的有利条件。比如正在大力推进“4+4科创工程”;长沙正在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人才智力集聚效应显著倍增;华为、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的子公司和区域总部陆续落户长沙;万兴科技、草花互动、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等校企创建了元宇宙创作者生态联盟……
▲2022世界计算大会在长沙举行。
就湖南如何抢占元宇宙技术及业态的风口,张旺谈了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和体系顶层设计,抢占新赛道竞争主动权和产业化先机。例如,可加快制定元宇宙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比如,可借鉴外地经验,围绕经济、文化、旅游、教育、信访等政府事务,打造元宇宙行政服务生态。
二是,充分发挥元宇宙技术的普惠效应,聚力优势产业助推“元宇宙+”多场景赋能。例如打造“数字孪生制造”的“工业元宇宙”,打造“高沉浸体验”的“文旅元宇宙”,打造“现象级”的“传媒元宇宙”等。
三是,优化元宇宙业态生态。可借鉴上海浦东新区打造张江数链特色产业园区的经验做法,打造“湘江数链”主题园区;鼓励省内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开设元宇宙相关课程专业;提前规划风险治理的底线规则,防止元宇宙无序扩张、知识产权风险、隐私泄露风险等治理难题。
当下,技术发展如此之快,以致于“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
记者突然意识到,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真会像哲学家大卫·查尔莫斯在《现实+》一书中所述,虚拟世界才是真正的现实,我们可以在虚拟现实中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张兴莎 陈珉颖
编辑:戴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