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卓今。
红网时刻新闻1月17日讯 (记者 王诗颖 摄影 张必闻 )“如果我要推荐一本书,我愿意推荐这本《家山》。”2023年湖南省两会期间,在忙碌的行程中,省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卓今向记者推荐了《家山》。
《家山》是湖南作家王跃文的最新长篇小说,它以湘地乡村和风土人情为题材,是一部描写南方农村沙湾村近百年生活的史诗式长卷,“作者扒开时间的褶皱,展现普通人的悲欢。”卓今说。
卓今认为,“从《家山》中可以看到许多已经失传的礼仪和美德,也就是孔子说的‘礼失而求诸野’。乡村振兴,需要构建新的乡村文明与价值体系,中国式现代化还要看乡村里的中国,对文化糟粕要批判,对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创新,读者读《家山》,可以自己形成判断。”
王跃文长篇小说《家山》。
卓今介绍,《家山》是一部社会生活史、乡村民俗史,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史,“小说重心落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制度性的风险和结构性压迫,让美丽的乡村风俗,美好的人情关系,不时隐藏着惊心动魄的斗争。”
说起为什么会推荐这部作品,卓今说了四个字,因为它“极其好看”,“当然首先是它的文字好看,文笔优美且诗意化。”卓今坦言。
而另一个“好看”的原因是,《家山》中有着传统的乡村美学,在卓今看来,“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们所向往的,沙湾人在生活中与身边动物、植物有对话,有沟通,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
《家山》的魅力远不止于此,“他给予人们的氛围价值和情绪价值。”卓今说着,手不由得跟着书中的情节轻轻摆动,如同在听一段浪漫的轻音乐,“这本书我看到了乡村人自己的诗意和美感,有着《红楼梦》式的丰富、复杂、缓慢和诗意。”
“扬卿说话时,日光已从他的脚底往上爬,照得他的额头亮亮的。墙外花园里伸进来的老红梅树上,飞来两只喜鹊登着,叽叽喳喳地叫……”《家山》用优美的文字描述最质朴的生活,从这些文字中找到令人沉静的力量,这是卓今认为这本书令人着迷的地方。
另一个让卓今感到有趣的细节是,《家山》中所写的家和山不仅仅有着确切的细致的风物、风俗,也有确切的口音。“书中用了大量古汉语式的湖南方言,如‘醒气’(消气)、‘酾茶’(筛茶)、‘绹(拴)’”。同样是湖南人,卓今能够在这些熟悉的方言中看到自己家乡的样子。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你读《家山》同样会有不同的感受。”卓今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你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久违的宁静,感受到一种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见证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张必闻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