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休息捕食的场景。资料图
洋湖湿地公园嬉戏的水鸟。图/李长宏
红网时刻新闻1月21日讯(记者 李璐 李长宏 通讯员 毕凯 廖凌娟)近日,省林业局组织了2022-2023年度洞庭湖冬季水鸟同步调查。调查覆盖了洞庭湖23个县市区,设置调查样点195个,记录到水鸟72种37.83万只,其中,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199只,灰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3.48万只,珍稀濒危物种黑脸琵鹭时隔五年再次现身洞庭湖。
本次调查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置调查样点92个,记录水鸟55种20.74万只,占水鸟总数54.76%。在洞庭湖周边水体及保护地设置调查样点103个,记录水鸟65种17.09万只,占水鸟总数45.24%。
斑嘴鸭。资料图
受2022年极端干旱天气影响,洞庭湖水位记录创同期历史最低,水鸟适宜栖息的洲滩、食源大面积减少,影响水鸟栖息分布。
专家介绍,洞庭湖区实施的一批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效果明显,为越冬水鸟选择适宜环境应对干旱起到积极作用。同往年相比,越冬水鸟向洞庭湖周边水体局部区域集中分布的现象明显,如益阳大通湖与去年同期相比水鸟数量增加近230%、南县天星洲与去年同期相比水鸟数量增加近400%,鼎城牛耳湖与去年同期相比水鸟数量增加近80%。
白琵鹭。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为尽可能改善越冬水鸟栖息生境面积,湖南在东、西、南洞庭湖及横岭湖等历年水鸟主要分布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调控蓄水和补食工作。
东洞庭湖在大、小西湖累计调控蓄水3万亩,补水量达100余万方;西洞庭湖在龙王湖、枫子障、凉爽州等鸟类栖息地进行地形整理,开挖蝶形湖,利用节制闸控水保持水位2.75米;南洞庭湖在乌嘴围子、明山围子等6处新建生态挡水坎,补水1万余亩,保存水体高度较周边区域增加50cm,修复水生植被1200亩。横岭湖在杨氏湖、慈场湖等地开展生态补水2000亩,机械刈割苔草1万亩左右,促生嫩芽补给水鸟食源。同时,实现无人机投放或播种玉米、冬小麦等8.5万kg。
此外,湖南还将候鸟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压实各级保护责任。强化执法保护,率先在全国发布禁止猎捕野生鸟类的通告,连续多年开展“清网”“天剑”“百日”等专项执法行动,查处一批破坏候鸟案件。在洞庭湖建成保护站点25个,组织人员在水鸟集中迁徙和栖息期进行24小时巡护值守。
候鸟迁飞的壮观场景。资料图
此次调查由省林科院承担技术指导,岳阳、常德、益阳、长沙市林业局,以及23个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和26个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共同完成。为科学有效开展调查,省林业局编制了《洞庭湖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工作方案》《洞庭湖区域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程》,并分别在2022年11月、12月开展了两次预调查。
专家表示,通过调查进一步完善了洞庭湖水鸟同步调查监测工作机制,为研判水鸟栖息及生境状况,特别是极端干旱对水鸟栖息规律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李长宏 毕凯 廖凌娟
编辑:张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