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吴义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王诗颖 长沙报道
作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这次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吴义强带来了实施“以木储碳”激活森林“碳库”、加快落实“以竹代塑”倡议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建议。
森林不仅是水库、钱库、粮库,同时还是碳库。吴义强介绍,森林碳储量主要决定于木材蓄积量,每生长1立方米木材,大约可以吸收1.83吨CO₂,释放1.62吨氧气。加快发展木质林产品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最有效途径。
吴义强表示,目前我国森林的碳汇能力还很低,年固碳量4.34亿吨,仅可中和我国约103亿吨CO₂总排放的不到5%。究其原因,除了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质量严重偏低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过于严格的禁伐限伐政策,导致森林碳循环的出口受阻,进入成熟林阶段以后的碳汇增量归零,而进入过熟林阶段因枯死木腐烂分解和森林火灾等大量排放CO₂,森林碳库成为一潭“死水”,甚至成为新的“碳源”。
木质林产品具有显著的储碳、降碳和减碳等碳汇功能。吴义强认为,积极、合理地利用竹材、木材、薪材等木质原料发展绿色家具、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产业,不仅可以打通森林碳循环通路,从而促进森林更新和可持续固碳,还可以替代塑料、水泥、钢铁、化石燃料等能源密集型产品实现替代性减排,对于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保障木材安全、发展低碳绿色循环产业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吴义强建议:
一方面,在国家层面确立木质林产品在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和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台支持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激励政策。同时,合理确定生态空间,适度增加用材林和能源林造林比重,适度放宽林木采伐政策,逐步减少对外木材和能源依赖,确保“木材安全”和“能源安全”。
另一方面,还可以打造国家级木质林产品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将木质林产品的减排量和碳汇贡献纳入排放权市场,推动和加快木质林产品碳交易,带动森林碳汇能力提升。加快木质林产品碳汇创新平台、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支持木业节能储碳降碳技术和“以竹代塑”“以木代钢”“以废(竹木废弃物)代煤”等替代性减排技术研发,加快木质林产品碳汇计量和方法学研究。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王诗颖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