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斌 王杨 汪衡 摄影 秦楼 徐士洁 视频 李赛凤 长沙报道
如何培养网络文学行业人才和搞好网络作家协会建设?3月2日,在长沙举办的网络文学产业发展论坛上,上海市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马文运分享了经验。
“充分发挥网络文学人才战略支撑作用,着力打造一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善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网络文学人才队伍,这是推进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文运开宗明义,作为全国第二个成立网络作协的上海,上海网络作协会员从最初的75人壮大到现在的520人,背后还有全市几十万的网络写作者作为支撑。
注重形成合力后,如今复旦大学、华师大、上海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都开设有创意写作课,有的还设置了网络文学专业。“我们团结了社科院文学所、各市区的宣传部、新闻出版局、电影局、文广局、报刊、影视等资源,建设了一支整体的人才队伍。”
上海还通过政策引领,形成常态化机制,出台了网络文学创作项目资助办法等。马文运说:“比如,我们推出了签约作家制度和重点创作的扶持计划,还提供文学创作和理论评论创作服务。”
五年来,上海网络作协共签约60名网络作家,推出了职称评定制度,涵盖从初级、中级到高级职称的评定。
“我们建立了网络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利用上海优势致力于建设中国网络文学的评价高地。”马文运介绍,上海作协与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和网络中心合作,创办了中国网络文学论坛,还有研究培训基地。
“通过各种活动,特别是组织大赛和征文活动,发现、挖掘、吸纳文学新人,注意把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才吸纳到网络作协。”2021年,上海作协与中国作协合作,举办了“红旗颂”“庆祝建党百年”“百家网站百部精品”等征文活动。2022年,进行了现实题材重点作品的扶持,其中包括《世纪》《三万里河东入海》《关键路径》《智能时代》等优秀作品。
在网络作协建设方面,上海市作协则致力于“四力”即领导力、活动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建设,着重体现网络作协的专业性、公益性、群众性。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王杨 汪衡 秦楼 徐士洁 李赛凤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