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醴陵炒粉为什么好吃

来源:红网 作者:邓安琪 编辑:黄河 2023-05-02 22:15:15
时刻新闻
—分享—

文/邓安琪

醴陵炒粉,是舌尖上的舞蹈。米饭菜食是农耕文明最直接、最单纯的载体,醴陵炒粉则是醴陵农耕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食材是普普通通的家常样式,做法是人人都会的极简主义,味道是千变万化的美味,可以根据不同的口味,烹制出不同的味道,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早稻米制成米粉,热锅冷油,大火将锅中的猪油烧得滋滋爆响,再打入从乡下农户家中收购的土鸡蛋,煎至焦黄后,立刻放入豆芽菜,酱油调色,辣椒提味,葱花增香,杂粉色泽金黄、柔韧适口,豆芽晶莹剔透、清新中夹着一丝甜美,鸡蛋焦黄醇香,可谓色、香、味俱佳。一筷子炒粉入口,舌尖都在舞蹈,那撩动舌尖的咸鲜滋味,不仅抚慰胃肠,更能化作幸福填满心上。上至金碧辉煌的高档酒店,下到沿街叫卖的流动摊贩,无论早餐铺子还是夜市摊子,炒粉总能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醴陵炒粉,是文化里的乡愁。这里面,既洋溢着醴陵本地人的骄傲自豪,也寄托着醴陵游子的深深眷恋,更承载着新“醴陵人”,甚至是各种流动的新市民的集体记忆。醴陵粉在方言、用料、摆盘等处,打上了“中国醴陵”的底款。它叫“窄粉”,又因为醴陵话的关系称作“杂粉”,点一碗炒粉,是亲切的家乡话在口口相呼;粉里的土鸡蛋、香葱串联起记忆里养鸡种菜的田园序曲;端盘的醴陵瓷,或是厚重的炻瓷,或是淡雅的白盘浅碗,都是瓷城传统代表产业的浓缩。本地常住居民和在外的游子,一碗炒粉就能让他们升腾起浓烈的乡情。寓居醴陵的浪子,在各个城市“打尖”的异乡人,各有各的家乡美食版图。以粉面为例,有常德米粉、南昌拌粉、武汉热干面、重庆酸辣粉、兰州拉面、云南米线、广西螺蛳粉,品城市百味,想家乡味道,味觉和精神上的共鸣,更好地联结起了“诗和远方 ”。

醴陵炒粉,是幸福醴陵的温度。淄博“赶烤”很火,除了烧烤本身的引力,更重要的是丰富的供给和优质的服务。本次炒粉节,醴陵打好了供给和服务的组合拳,让炒粉更热更香:市领导密切关注活动策划和进展并给予建设性意见,捋顺环节、协调资源、关注落实;全市所有景区景点免费对外开放;全城联动近30户餐饮企业参加进店消费免费送炒粉、餐饮优惠等活动;发动近20家酒店住宿赠送加特林,倡导行业诚信经营、平价待客;公交线路实行免费乘坐,大范围提供免费停车区域,交警实施轻微违章不处罚;全市机关干部取消休假,公安、交通、文旅、市场监管、城管、环卫等工作人员倾力服务,600名志愿者协助支援活动;市民热情捐献炒粉所需米粉、茶油、醴陵玻璃椒辣椒粉等。吃住行娱购游,全路线贴心、暖心。

醴陵炒粉,是城市发展的进行曲。不仅“好吃、好看”,还有“好景”。承载城市文化和记忆的同时,醴陵炒粉也为城市更新发展提供动力。它是美食,也是有附加值的文化产品,能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是城市文化名片,也是守正创新、打响品牌的经济引擎。第一,让爆款IP打响城市品牌。凭借有特色、易推广、聚人气,这个文化符号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爆款IP,通过增强活跃度来提高曝光率、认知度、美誉度,联通线上线下,贯通省内省外。另外,不断借力跨界融合、协同创新、集成IP开发以及高品质运营增强受众黏性,让城市品牌更加响亮。第二,让美食资源变成文旅资产。产生经济效益,才能长盛不衰。要以文化来塑造醴陵炒粉发展内核,让醴陵炒粉成为有体量的经济增长点,联动国内民俗文化和美食节会、夜经济、赏花经济等,策划在全国推出加盟点,稳定布局后捆绑输出城市系列特色产品。

来源:红网

作者:邓安琪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49/94/126171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