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有道理》为什么火得很有道理?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高芹 2023-10-10 10:28:02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衡有道理》片头。

从9月25日推出,到10月4日点击量破千万,《衡有道理》第六期《一“椒”鲜 乡村兴——发展乡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在粉丝们的热烈追捧下,延续前五期的出色表现,刷屏朋友圈,连续多天霸榜红网时刻新闻热搜。

其实,对于《衡有道理》的粉丝们来说,这样的热度很正常。因为前面五期,每一期的流量在红网时刻新闻均超过了1000万,全网点击量达上亿次,出圈成爆款。很多人看了以后反馈:“原来理论宣讲还可以这样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衡有道理》1到6期,在红网时刻新闻APP上显示的点击量均超过1000万。

《衡有道理》既非搞笑剧,也非情感戏,而是由衡阳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的本土原创理论宣讲栏目,宣讲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与一般的理论宣讲不同,《衡有道理》既不干巴巴也不文绉绉,而是以“创新理论宣传+打造云端讲堂”为定位,以创作高颜值的理论宣讲短视频为载体,以“故事讲述+理论解读”为主要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何要讲道理?

短视频已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工作,必须用好短视频这个新兴媒介。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被更多群众掌握,这是我们广大理论宣传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衡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做《衡有道理》栏目的初衷。

随着全国各地理论宣讲栏目的兴起,衡阳也要创办自己的理论宣讲品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以品牌引领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衡州大地,占领网络舆论主阵地。

然而,要做好这个事,不容易。在现实中,讲不动,传不开,是不少理论宣讲工作者的切身感受。毋庸讳言,目前理论宣讲仍存在“远、大、生、硬”等问题。

《衡有道理》为了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一方面把“远”的拉近,选择老百姓的身边事;另一方面突出小切口,把经过咀嚼“消化”好的理论,用接地气的语言,通过鲜活故事讲出来。

“为了做好这个事,衡阳市委宣传部举全系统之力来做这个事。”衡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栏目团队集结了衡阳理论界、技术界的最强力量。


图片


▲《衡有道理》第一期拍摄现场。

记者了解到,《衡有道理》栏目制作团队成员,大多是在电视领域从业10多年,甚至20多年的资深人士。

讲了什么道理?

记者看到,《衡有道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置一系列理论话题,每期节目拍摄制作成6分钟左右的视频。视频运用了很多电影手法,以动态镜头为主,画面精美、节奏快、信息量大,观众看得过瘾,往往一刷再刷。

第一期

《我们的民主——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二期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的正确路径》,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

第三期

《高质量发展高在哪——推进高质量发展》,回答为什么要强调高质量发展,它的题中之义是什么;

第四期

《湾村明白人 理好湾村事——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讲述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第五期

《百年党史中的衡阳元素 ——传承红色基因 砥砺奋进力量》,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

第六期

《一“椒”鲜 乡村兴——发展乡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呈现的是产业为何在乡村振兴中如此重要。

观众在观看《衡有道理》时,感觉里面的内容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事实上,这些所选对象都是党的创新理论在衡阳的生动实践。栏目组成员表示,《衡有道理》在选择故事案例时有一个原则,就是所选对象既不能“曲高和寡”,也要跟党的创新理论保持高度一致,更要回应群众的关切。

衡阳的好故事好案例并不缺,难的是如何选择,往往每一期节目的前期踩点调研座谈,就需要两三个月。

衡南县宝盖镇双河口村党总支部书记罗忠诚向记者回忆,栏目组去年冬天来过,今年春天又来了。后面才知道他们来回奔波,是为了找到最佳的场景和角度。


图片


▲《衡有道理》视频中有一个关于凳子的特写让人印象深刻。

《衡有道理》在双河口村拍摄的是《我们的民主——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这是栏目首期,结果一炮而红。

视频中有一个关于凳子的特写让人印象深刻,镜头左右上下移动拍摄凳子的同时,旁边配了两行字幕:15厘米宽拓展老百姓对民主最真实的认知,43厘米高承载着基层最实用的民主。

《衡有道理》栏目视频编导唐歆铖说,当时他们对要不要保留这个凳子的镜头,产生了分歧和争论,有人认为它占用时间,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电视表现手法。纠结在反复讨论中化解,最终保留了这个镜头,也成了视频的一大亮点。

罗忠诚说,以前村里举办油菜花节,没能让村里红起来,此次栏目一播,村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周末有很多游客来打卡。参与拍摄的村民看到播出的内容后,纷纷表示,没想到自己干了一件大事,在家门口向全社会讲了一个好道理。

为何讲得有道理?

吕正平在《衡有道理》栏目组有个外号叫“男一号”。他担任五期理论宣讲嘉宾,最后做总结时的道理,大部分是从他的嘴里讲出来。

他当了28年党校教师,后又在市委宣传部分管新闻11年,直至去年6月退休。当《衡有道理》拉他入伙时,他提出两个条件:一不能有压力,二不能太辛苦。结果他进了栏目组才知道,压力、辛苦指数远远超出普通栏目。


图片


▲镜头前的《衡有道理》男女“一号”吕正平和甘娟娟。

衡阳市委宣传部原二级调研员洪明星说,短短6分钟要讲一个理论都难,何况还要讲一个故事。

“既要把理论讲得有味,又要原滋原味不变味,还要聚焦主题不串味,让观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参与过的人才知道。”栏目组成员说。

栏目组微信群流转着这样一个短视频,一天凌晨2点,盯着电脑加班的栏目后期制作颜鹏,突然笑出了声,让周围加班同事感觉有点“瘆人”。颜鹏解释,当时是因为自己苦苦寻找的创作突破口突然有了灵感,过于兴奋,让人感觉有点“癫狂”。

多个栏目组成员在与记者交流时都提到,做这个栏目,从选题、拍摄、剪辑,再到成片,要经历从破到立、再破再立的反复推敲,很“磨人”。

《衡有道理》就像一个特训营,训练出一支能打硬仗,敢于胜利的广电特种兵队伍。

为了有一个先声夺人抓眼球的开场,主持人甘娟娟一段十几秒的口播,可能要拍摄一两个小时。为了避免耳提面命式说教,又保持栏目的严谨和准确,她在拍摄时不停调整眼神、笑容、语气,感觉自己从业二十多年的经验都失灵了。


图片


▲衡阳市广电大楼413办公室成了《衡有道理》的“雕刻室”。

《衡有道理》栏目文字编导张舒伟表示,理论宣讲在很多人眼里是一块难以搬动的“石头”,为了让“石头说话”“铁树开花”,市广电大楼413办公室成了《衡有道理》的“雕刻室”,大家在这里逐帧逐秒地看,逐字逐句地改,力求打造出故事生动、画面精美、理论讲得透彻的精品。

栏目组有一个共同心声:《衡有道理》为何讲得有道理,除了制作上的努力,首先,是党的创新理论很有道理,再就是衡阳发展有道理,否则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反响:模式好,接地气

在《衡有道理》推出前,湖南已有市州在做类似探索。

2022年4月,由永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理响永州》第一期节目正式播出,截至目前已播出了82期。2022年6月,衡阳市委宣传部组织专班人员前往永州市考察学习《理响永州》,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随着《衡有道理》的开播,衡阳、永州在理论宣讲上隔空联动,形成互鉴互学、齐头并进的现象。

永州市委宣传部理论宣讲科科长邓红军表示,恒有道理、很有道理、衡有道理,感觉衡阳这个模式很好,很接地气,“一不小心就被超越了”。

中宣部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湖南省理论宣讲省级专家库成员何昌盛表示,《衡有道理》做到了策划一流、摄像一流、制作一流、流量一流,栏目总体质量和水平值得充分肯定。

《衡有道理》不仅衡阳人、湖南人在看,也吸引了外省观众的目光。

广东惠州的科级干部陈敏最近也一直在“追剧”,“很喜欢衡阳市匠心打造的《衡有道理》理论宣讲栏目,该栏目把理论宣讲、典型宣传、衡阳宣介有机融合起来,思路新颖、内涵丰富、形式典雅、制作精良,很值得学习借鉴。”

记者还了解到,长沙于2020年策划了“就认这个理——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时代”理论微宣讲系列活动。活动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变“书面语”为“家常话”,讲好百姓话、贴心话,让政策理论宣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谢莹认为,《衡有道理》《理响永州》《就认这个理》等理论宣讲栏目与活动所作的探索和尝试值得肯定。这些栏目和活动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愿意听、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做出了特色,做成了精品,做大了影响,在省内形成了示范带动作用。

观潮.gif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4/54/131426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