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李丹 长沙报道
长沙的曹奶奶和金奶奶今年90岁了。她俩老“闺蜜”70年,生活在康养中心,是大家的“阳光宝贝”。
10月22日,清晨的天湛蓝,阳光明亮。曹奶奶和金奶奶在楼下就近的小公园里散步。看着旁边晨练的年轻人,她们也小扭了下秧歌舞,动动筋骨。
在小公园里走了20来分钟,刚回到湘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楼下,奶奶们偶遇了袁医生。袁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几天没见,大家拥抱在一起。袁医生和记者说:“这两个奶奶可是我们中心的‘阳光宝贝’。”
在全科诊室里,袁医生给两个奶奶测量了血压,嘱咐按时吃药。在湖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一楼,分别有全科、妇科、儿科、康复科、口腔科、医学影像科、免疫规划科、公共卫生科等科室。社区周边的上班族和居民在休息时间可以在特色中医馆进行理疗、调养身体。
早上八点的早餐是肉馅饺子,外加一个鸡蛋。护工和老人们有说有笑,各位“邻居”“室友”之间的问安之词从“能吃几个饺子”开始了。
循环重复的日子里,今天有些不一样,多了一个环节:重阳节慰问表演。湖湘街道社区辖区内的老年团队“长沙明星艺术团”在赵团长的带领下,来了二三十号队员:有唱歌的、有舞蹈的、有演奏的,平均年龄65岁,带来了一场接地气的文艺演出。
赵团长说:“我们也是老人,给高龄老人慰问演出是义务,也能发挥我们的余热。”
观赏演出间隙,护工小赵给不能自主进食的奶奶喂吃,擦嘴。小赵是老人们最喜欢的护工之一。因为他很会“陪聊”,很多老奶奶能和他聊不停,开怀大笑。小赵也给自己定了“任务”:每天多陪爷爷奶奶们唠嗑半小时。
护工潘姐习惯性地给她负责的一位爷爷按摩头部。护工这个职业需要爱心、耐心和平常心,老人们在“大家庭”里一起有序生活,离不开护工全天24小时付出陪护,必须点赞。
一曲熟悉的歌曲响起,引得曹奶奶跟着打起节拍,一起唱了起来,现场氛围逐渐推向高潮。
湖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楼给退休老人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这层配备了阅览室、书法室、会议室等。只要提前报餐,还有免费午餐提供。
五层楼内的直升电梯,空间大、速度慢,一次坐七八个人,老人们互相聊着就下了楼。
曹奶奶最近几天的衣着都是“方格子”衬衣。房间里有洗衣机,小件衣物基本都可以自理洗晒。曹奶奶喜欢清静,会在房间里拿着放大镜看报纸。
由于来了记者,曹奶奶聊开了,托着下巴聊着过往。曹奶奶1933年生,分配到单位上班后,认识了同事金奶奶。现在又成了室友、亲人,记者笑着说她们是“70年的老闺蜜”。
金奶奶耳朵不灵光,中午吃饭时,曹奶奶做起了“传话筒”。
曹奶奶手机上的“吃药闹钟”。
晚上七点,熟悉的《新闻联播》音乐声同步在各个房间里响了起来,老人们都喜欢看新闻。曹奶奶从小在长沙长大,见证了长沙城的变迁。她说:“长沙变化可大了,几年一个样,现在的人生活很幸福。”
晚上九点,铺床睡觉,奶奶们的床铺干净整洁。
新的一天晨起,一定要利利索索,她们互相整理对方的头发,曹奶奶笑话彼此的鬓发都翘起来了。
曹奶奶每天量一次血压,然后吃降压药。
深秋的晴天,长沙的阳光额外温暖。曹奶奶谈起如今的生活说:“我们现在都没有能力再为国家做贡献,能做的是过好每一天,不留遗憾,不让家人担心。”
晨起散步。曹奶奶的心愿,是楼下能够有更好的活动区域。
“老人晚年生活的打理,照养是基础,社区医院的医疗、康复、护理方面是可发挥的长项。”中心负责人崔丹说,“将医与养融合是养老进步的表现,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让老人及其家人没有后顾之忧。”
社区养老,依然需要社会积极参与和关注。
相关报道:
蹲点深“医”度丨社区医院:尽最大努力,为上级医院发挥腾挪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丹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