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步不离——斜撑离合器开发先行者”项目研发团队。
红网时刻新闻10月8日讯(记者 潘锦 通讯员 王露曼)近日,在第九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一个名为“跬步不离——斜撑离合器开发先行者”的项目引起评审专家和业界关注。该项目由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研发,2年来,这个团队专注于解决国产斜撑离合器的“短板”问题,申请了7项知识产权,实现了技术突破,研制出系列产品,目前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达成合作。
调研十余家企业 瞄准“卡脖子”难题
“斜撑离合器是工程机械、航空、大型货车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件,它对耐高温性、耐磨度、精密度的要求较高,然而在国内,这个部件90%以上依赖进口。”在一堂产品设计专业课上,学生王婧怡了解到国内对高性能离合器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这类离合器的核心技术被外国垄断。
“我当时就想,如果我能设计出一款离合器,让国人去使用,那该多好!”这堂课让王婧怡深受触动,心里萌生出一个念头。
王婧怡从小对工程机械产品充满好奇与兴趣,因此入学选择了产品设计专业。很快,她召集了十余名同学组成了蹑影追风团队。“这个项目符合国家所需,契合行业发展。年轻人能把个人理想融入家国情怀,值得点赞,我会全力支持你们。”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团队成员坚定了信心。
“2022年国内斜撑离合器市场规模超600亿元,市场容量巨大。”在调研走访了十余家企业,查阅了上百篇论文资料,以及参加技术论坛、研讨会之后,该团队整理出高性能离合器国产化存在的“四大难题”:缺成熟软件、缺加工工艺、缺强化方法、缺专用平台。
“解决这四大难题,打造一款转速高、故障率低、寿命长的斜撑离合器。”从此,团队确定了目标,立志要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端斜撑离合器。
历经300余次加工实验 实现产品性能提升
斜撑块作为斜撑离合器的关键零件,零件虽小,对精度的要求却很高。为了使离合器的性能达到国外同等水平,团队成员不断查阅文献资料,从调整加工参数、选择不同规格的铣刀、调换加工顺序等环节,一个一个对比加工差异,通过300余次的实验,终于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加工方法,让钢材的表面粗糙度由2μm降到0.8μm,硬度提高1倍,达到使用要求。
“斜撑块的加工由原来的先切割成一个个小块再打磨,变为现在的先将整块胚料铣削出多个凹槽,再进行线切割,最后切割成一个个成品,不仅一次加工数量多,而且精度更高。”负责产品加工的殷俊杰表示。
殷俊杰回忆,暑期连续一个月守在蒸笼般厂房做实验,一呆就是十余个小时,大家的衣服每天都湿透很多遍。“我们以实验室为家,过程虽苦,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团队对现有的四个难题各个击破,针对初代设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可视化建模与求解;通过理论分析和40余次实验,采用快热快冷淬火技术让钢的表面硬度提高了1倍,耐磨程度提升40%;自主设计高转速平台,使得离合器验证效果更加精确。
“对比国外同性能产品,我们的产品可与国外的军用离合器比肩,产品售价降低35%,有效降低成本,减少磨损。”王婧怡表示。
紧盯目标提升技能 形成团队核心竞争力
“团队从软件开发、结构设计、加工工艺,到产品推广、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全环节、全链条的人都有。每个人都将各自特长发挥到极致,实现学科协同效应最大化。”王婧怡说,每当遇到重要问题,团队都要进行集体研讨,并要求负责技术的成员必须考虑方法改进的问题,做加工的成员多想一步工艺和生产的事情。
王婧怡说,虽然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是一路上伙伴们互相打气,再难的坎也能跨过去。“神奇的是,我们团队成员的情绪好像是守恒的,有人迷茫困顿时,总有人积极向上,互相鼓励,互相影响。”
“我大一的时候组建这个团队,当时专业知识储备不充分,还不会用数控机床,是谷臣明学长从使用原理到按键标识,再到安全事项,手把手地教我。现在我也可以独立操作机床。”王婧怡表示,团队成员朝着同一个目标,互相帮助,技能互补,共同成长。团队成员依托该项目,专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共获得“华为TCT大赛”全球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等省级及以上荣誉24项。
2年来,团队成员夜以继日,或泡在实训室里,或埋头钻研在各项数据中,调研的身影遍布各大工厂车间,这份内心驱动逐渐变为了一种责任和坚守。“中国正在向制造强国有力迈进,还有很多技术难题等待解决,我们希望能出自己的一份力,做技能强国的奋斗者。”王婧怡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潘锦 王露曼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