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一个特色少数民族村寨,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从一砖一瓦到一草一木,都是传承与保护的见证。在张家界,生活着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的44个少数民族1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5.28%,建有12个民族乡。近年来,张家界市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基础。当前,一个个少数民族村寨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张家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联合红网张家界站推出全媒体报道《寻找张家界民族村寨》,深挖张家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背后的历史故事,寻找村寨特色“印记”,多角度、立体化展示张家界少数民族村寨魅力。
红网时刻记者 张潘 李森林 李静怡 报道
杨家坪村位于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西北部,境内以土家族为主,苗族、白族、汉族杂居。2014年以来,先后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少数民族最美村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村”。
该村人文底蕴深厚,在建筑风格方面,民居及其他建筑多以土家传统风格为主,尤其是村口的土家廊桥、文化活动广场和法治文化广场,至今仍是村民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
杨家坪村土家廊桥是张家界市最大规模的土家特色风雨桥和回廊,整个建筑特色鲜明、浑然天成,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该廊桥是土家吊脚楼建筑风格,廊桥横跨在郑家溪上,长38米。步入廊桥,人移景异,连廊、亭子、风光带、郑家溪河岸等引人入胜的景观尽入眼帘。
翘屋檐、小青瓦、雕梁画栋……平时当地村民就在这里歇脚休憩、遮风避雨。这座桥是清末建筑,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2012年对廊桥进行了修复和增建。土家廊桥,跨越一百多年历史,连接了一代又一代的杨家坪村人,这里仍然是杨家坪村的精神支柱,每逢日期尾数3、8村里就在这儿赶集。
特色风俗:围鼓队、花灯戏、舞狮子、摆手舞、土家民歌等
土家摆手舞是杨家坪村民俗表演的一种仪式性集体民间舞蹈。摆手舞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大摆手表演有数万人参加,表演中有复杂的军事狩猎内容,需摆出套路阵法;小摆手表演则以农耕为主要内容,舞蹈时参与者围成多层圆圈,一人领舞,众人随跳,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土家族花灯是张家界土家族地区民间戏剧艺术之一,是“一旦一丑”两人跳,俗称“二人转”,其他人和声伴唱。旦角叫“幺妹”,也叫“花妹”,多是男扮女装,扎假辫,包头巾,系花裙,穿短围衣;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执彩巾。丑角叫“赖子”,也叫“花子”。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或者举行活动,花灯队就打起灯笼,敲响锣鼓,走村串寨或登门到户进行拜年活动或者节目表演。
舞龙灯、狮子灯是杨家坪村民俗表演的特色民俗节目,舞龙和舞狮,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特色美食:土家腊肉、香肠、血豆腐、剁椒、赤浆粑粑、打粑粑、霉豆腐、水豆酱、番薯粉土鸡、正宗野生葛粉、蜂糖等。
土家腊肉
正宗野生葛粉
霉豆腐
血豆腐
杨家坪村手绘地图
(手绘/舒信)
未来,杨家坪村在土家廊桥、文化活动广场和法治文化广场之外,还将结合土家特色民居李家大院,融入民族特色元素,建设红色文化游览、基地体验的3A景区。(部分图片由杨家坪村提供)
《寻找张家界民族村寨》
策划:刘灿
创作团队:张潘 李森林 王洁 伍文 李静怡 陈沫涵 舒信 胡小红 陆波 廖秋萍 全江玲
出品:张家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红网张家界站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潘 李森林 李静怡
编辑:舒信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