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田:收了晚稻种木耳 “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

来源:红网 作者:蒋军君 编辑:王杨 2023-11-13 16:02:22
时刻新闻
—分享—

DJI_0005.JPG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3日讯(通讯员 蒋军君)近年来,新田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广可持续发展的“菌稻轮作”模式,实现改善土壤、菌稻两收等多重效益,既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也稳住了粮食安全“压舱石”。

KR8A6962.JPG

在新田县陶岭镇大坪村,刚刚收割完晚稻的农田被整理平整,村民们正在打孔、挑运、摆放食用菌棒,一派繁忙的景象,一排排菌棒有序“立”在田野,预示着新的丰收“希望”。

KR8A6968.JPG

在刚刚收割完晚稻的冬闲田里种植黑木耳,来年黑木耳采收结束后又种植水稻,利用深耕还田技术,把废弃菌棒还田作为有机肥,为水稻种植提供充足肥料,既节省化肥成本,又实现粮食增产,确保“菌稻”两收。这样的“稻耳轮作”模式,让当地秋收后原本闲置的稻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真正让“冬闲田”变“致富田”。

KR8A6983.JPG

“正常情况下,种一亩木耳可获得5000至8000块钱的纯利润,这种‘菌稻’轮作模式,既实现了‘一田多用,一年四季无间隙轮作,也促进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新田县陶岭镇大坪村木耳基地负责人谷明介绍,50亩木耳基地,从菌棒装袋出厂、下地摆放、田间管理、晾晒、采收、成品打包等,可提供40多个就业岗位,每人每天可拿到100元左右的工资。

KR8A7008.JPG

2022年以来,新田县陶岭镇大坪村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战略要求,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策、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成立合作社,盘活了本村土地资源,因地制宜打造食用菌种植项目,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目前,食用菌生产基地年销售额200多万元,带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监测户、脱贫户等40多名农户参与务工,每户每年可增收6500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4万元。

来源:红网

作者:蒋军君

编辑:王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5/57/1325524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