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跑赢省会“引力场”,靠的竟是这片“洼地”|湖南教育“市县样本”②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张兴莎 编辑:秦舷 2023-11-22 11:46:50
时刻新闻
—分享—

靠近省会,是优势,但也有可能反而成为“劣势”,比如在教育方面,生源和师资流失的可能性更大。

“花炮之乡”浏阳,系湖南省会长沙下辖县级市。始于1996年的前瞻布局,27年来,浏阳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县中崛起之路。

浏阳航拍图。

到如今,浏阳不仅生源流失极少,各高中均衡发展,而且在国内机构发布的《浏阳市投资环境评估分析报告》中,教育成为得分最高的三项指标之一。

“县中塌陷”这一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何没有难倒浏阳?当地教育是如何突破省会“引力场”的?

“一中”没有特权,各高中均衡发展

浏阳辖32个乡镇(街道)、人口149万,现有20所普通高中。

在当地的高中里,在校生人数平均不到1700,没有“超级中学”。浏阳是如何做到的?这要从“一中”的改革说起。

由于教学质量出色,一中能招收最拔尖的学生、吸引最优秀的师资、获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浏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中”)也曾有“特权”。

浏阳市第一中学。(图源:湖南省浏阳第一中学官网)

“以前不仅能提前招生,一中看中的教师,可以直接调任。”作为浏阳老教育人,袁章军回忆道。然而,这种“特权”,在袁章军担任一中校长时全都消失了。

1996年,浏阳取消提前招生,实施“划块招生+指标到校”的招生方案,将一中的招生指标100%分配至各初中。尽管招生范围还是在全市,但招生标准不再是按照中考分数从高到低录取,而是按照指标比例,从各初中招生。

从生源优势来说,一中不再是那个拿到所有优秀“鸡蛋”的“篮子”。

为什么拿一中“开刀”呢?

“为了避免一中‘一家独大’。”浏阳市教育局局长谭应启表示,也是从那时起,浏阳就奠定了全市高中均衡发展的改革思路。

要实现全市高中齐步走,浏阳还要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当时正在“普九”,初中毕业生猛增,而高中学位有限。

于是,浏阳1997年向高中教育提出了规模翻番、学生翻番、教师翻番的“高中翻番工程”,并将此工程列为浏阳“进百强,冠三湘”的十件大事。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大规模扩建高中后,1999年,浏阳率先实现高中生源数翻番;2002年,随着一中等学校新改扩建工程竣工,浏阳高中教育规模实现翻番。

除了硬件提质,经过27年不断研究与演变,浏阳的高中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增值评价体系。

2022年浏阳市高中教育工作座谈会现场。(图源:浏阳教育微信公众号)

浏阳有一项坚持了20多年的工作,全市高中教育工作会议。当年的会议在哪所学校召开,就表示这所学校在上年度的考核评价中排第一。

从2001年开始,这个会议在一中开过,在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开过,在三中、八中、九中都开过。

这么多所学校都能摘得“桂冠”,原因在于,浏阳自1996年开始实施“以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这一做法比长沙市其他地区早了20年。

这种评价模式一经推出,得到了不少学校的拥护,校长们纷纷表示“有了希望”。实施这种评价方式的第一年,十一中就超过一中,成为学校考核第一名。

经过探索,增值评价的维度日益丰富,不仅关注学生成绩,在体艺、心理健康、思想教育等方面也增加加分项。而这也意味着,浏阳拉开了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序幕。

如今,浏阳的县中“各美其美”。

管理特色方面,有一中的温润教育和社团管理、田中的心力教育、长郡·浏阳的智慧教育、新翰高级中学的生涯规划等。

浏阳市第三中学国防教育班。(图源:浏阳三中微信公众号)

课程特色方面,有三中、八中、九中的国防教育,二中的海量阅读,田中、五中的科技创新,六中的儒学教育,十中的武术等。

文化特色方面,有十一中的红色研学、唯美高级中学的审美教育等。

特色发展不仅成为学校个性张扬的基石,更是学校品位提升的引擎。

浏阳还实施开放办学,推动县中结对共建,促进资源共享,如一中与六中结对共建。促推“名校带新校”,完善与浏阳市外名校共建机制,长郡、雅礼、周南等省会名校与二中、十中等开展合作办学,其他合作事项也正在洽谈中。

引才爱才,教师的舞台比讲台广阔

最近三年,浏阳高考成绩突出,2020年、2021年、202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持续增长,分别为52.7%、62.22%和69.24%,学考合格率达99.9%。

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是关键力量。“人从哪里来?”“人来了能不能留住?”“留住了能不能教得好?”若解决这关键三问,何愁没有优秀的教师团队。

20多年前,浏阳就积极引才,比如,给予外地本科学历教师一次性安家费5000元。当时,共引进了1000多人。

真金白银,的确能吸引并留住教师。但浏阳距长沙不过1小时车程,不论是区位优势还是经济待遇,与省会城区高中都有一定差距。如何缓解“虹吸效应”对师资队伍的影响?

湘西人田承芸,现为浏阳一中团委书记。远离家乡,在浏阳当教师,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看到了浏阳教育人的真诚”。

“毕业季,来学校招聘的单位不少,但是由教育局领导带队来学校的,湖南省内当时只有浏阳。”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田承芸当年有很多选择,但浏阳的招聘政策、领导重视程度和高待遇等一系列因素打动了她,让她最终选择来浏阳任教。

浏阳每年都要引进青年教师,如何引领“新人”快速成长?用“真情”——校长、资深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共同引领每一名教师成长。

浏阳四中2023年“青蓝工程”拜师仪式暨第一轮课堂调研总结会现场。(图源:浏阳市第四中学微信公众号)

“浏阳给了我们一片很广阔的天空,让我们自由成长。”提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浏阳市第四中学34岁的校长徐凯感慨万千。

2015年,徐凯还是田家炳的地理教师,当时学校掀起了一股“竞赛风”,作为青年教师的徐凯,也想做点什么。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时任校长刘会成:“我想带着学生搞天文竞赛,学校能不能支持一下?”

“没想到学校一下就同意了。”徐凯的热情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资金不足,但在校长帮助下,徐凯从田家炳基金会申请了70多万元资金,学校配套拨付20多万元,建成了浏阳境内第一个天文台。

2015年,徐凯带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脱颖而出,是全省唯一一位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选手。由于能力出众,2022年8月,徐凯被调至四中担任校长。

在浏阳,大胆起用年轻教师担任校领导职务的情况还有很多,四中副校长钟锴、二中副校长秦操、六中校长助理张多姣、十一中校长助理李书意等,均是风华正茂。

给平台、给政策、给机会,不难看出,在浏阳,教师的舞台远比讲台广阔。而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和增强也有力促进了浏阳教育的崛起。

优质教育,对浏阳意味着什么?

如何才能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留在本地?怎样将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

回望这20多年,浏阳的选择,一直是教育,一直很坚定。

这其中,加强县域高中建设更为关键。

浏阳既有城市,也有乡村。办好县中,对乡村振兴和人才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从效果来看,崛起的县中,为浏阳的发展留住了“人”这一核心力量。

202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浏阳现有在校学生(幼儿)共27.4万人,按照149万人口数推测,生源流失极少。

2022年,浏阳有16221名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却招收了18600余人,增加的部分为周边地区生源。当年6所民办高中共录取3045名学生,其中来自长沙内五区的学生就占24.7%。

浏阳市的中学生在听课。(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距省会这么近,浏阳反倒成为了吸引省会学生的“洼地”。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浏阳强。”这是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在参加2022年浏阳市庆祝第38个教师节座谈会上特别强调的,态度一如他的前任们。

一项指标,可以佐证。

2019至2021年,浏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共计为88.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平均为19.26%,为长沙市各县(市、区)最高。

一份报告,可予参考。

2022年,由中投顾问发布的《浏阳市投资环境评估分析报告》显示,浏阳市投资环境总体评分为74.7分,在全国参与评估的1698个县、市中综合排名第7。

其中,构成县域投资环境评估模型的六项指标中,浏阳市得分最高的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服务水平,达到93分,位列湖南第1。

历经20多年,蹚出了县中崛起的“浏阳路径”,而优质教育也成为了浏阳的闪亮名片。

(鸣谢: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湖南教育》编辑部)

e7a8af1a66bc40fc9836905c474fa41f.gif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张兴莎

编辑:秦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5/66/132834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