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把伞上做“加法”,我是非遗传艺师|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⑬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曲澜 赵佳妮 田伶 丁洁冰 编辑:岳敬然 2023-11-22 16:34:0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十八般“武艺”,七十二行农事。欲知山乡新巨变,且看益阳新农人。今起,红网时刻记者带您走遍益阳,探访村里的“新七十二行”——

红网时刻 记者 曲澜 赵佳妮 曾小颖 田伶 通讯员 丁洁冰 益阳报道

温度高达600度的铁,竟然能在纸上作画?

这正是非遗传承人曹正新与烙画工艺大师卜学文在非遗益阳明油纸伞上不断尝试,将火热的烙铁与薄薄的皮纸组成的新“CP”。

赫山区龙光桥街道早禾村明油纸伞厂内,曹正新不断在一把“老”油纸伞上“做加法”,除了非遗+工艺,还研究出了很多新花样。

4.jpg

枣红、湖蓝、墨绿、橘黄……各色伞面组成了一副独具特色的画。

益阳明油纸伞被誉为“湖南民间伞艺活化石”,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曾与益阳小郁竹艺一道进贡京城。2016年,益阳明油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61岁的曹正新,是益阳明油纸伞第十二代传人,也是益阳明油纸伞省级非遗传承人,更是将益阳油纸伞走出了一条新道路的“设计师”。

暖阳洒在靠近窗口的展示架上,枣红、湖蓝、墨绿、橘黄……各色伞面组成了一副独具特色的画。曹正新手指轻轻抚过一张张伞面,“我10岁就开始学做伞,当时只有皮纸面的伞。”

明油纸伞制作过程复杂,基础工序有72道,仅做伞骨占了32道,是真真切切的技术活。1986年,曹正新进入村办企业益阳县早禾伞厂,拜师老艺人,将选竹、上伞面、绘花、上油等其他制伞工艺学到手。

2.jpg

这些年,曹正新做个过大大小小的伞不计其数。

曾经,曹正新以为学会了油纸伞制作,就能将手艺一直传下去。但1992年,在尼龙雨伞冲击下,益阳县早禾伞厂订单骤降,最终倒闭。

曹正新不愿老手艺凋敝,便雇几名村里老艺人,租一处废弃小学为厂房,自己开办公司。当时,益阳仅剩曹正新的早禾伞业、赫山区福利伞厂经营益阳明油纸伞。

纸伞不再作为雨具,还能用来做什么?没有了实用性,那就放大观赏性。曹正新敏锐地将目光转向旅游礼品市场。

在做了诸多尝试后,他选择熬桐油、切纸、青丝入伞等古老的技法,在曹正新心里,创新的前提是尊重传统技艺。再梅花、桃花等图案印在伞面上,做伞面的材料也由皮纸改为更具有观赏性的丝绸、丝绢,雨具就变成了工艺品。

版本更新后的益阳明油纸伞不仅在韶山、岳阳楼、张家界及黄鹤楼等旅游景区打开了市场,还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一炮打响,福建、台湾等给地区厂家都上门洽谈合作。

3.jpg

仓库内堆满了即将出口海外的成品油纸伞。

如今,益阳明油纸伞更是贴上了“Made in China”的标签,“漂洋过海”远销海外,卖到了欧美、日、韩、东南亚等30余个国家,年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了全村近200人家门口就业。

有了一定的成绩并没有成为曹正新停止探索的理由,反而,他有了更多追求“美”的动力,想要设计更好的伞。

13年前,机缘巧合下,曹正新结识了烙画工艺大师卜学文,便也有了烙画艺术纸伞作品《春风》的诞生,《春风》在第六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中获铜奖。

这也给曹正新带来了新的思考,益阳明油纸伞除了本身是非遗,是不是也可以做为载体,吸纳更多的非遗技艺?

5.jpg

曹正新展示湘绣纸伞。

就这样,曹、卜二人合力,将剪纸、女书、蜡染、扎染、湘绣、烙画、国画、雕画等传统工艺都融入益阳明油纸伞制作工艺中。益阳明油纸伞真正为传艺“撑”起了一片安心地。

不仅如此,曹正新带着儿子曹军一起做伞,年轻人喜欢什么,爱好什么,什么样的文创才能“出圈”,益阳明油纸伞的花样也越来越多。

现在提起益阳明油纸伞,可不能跟旧款式、老物件划等号。

直径5米的“清溪潮”油纸伞,直径不过10厘米的微型“礼品伞”,伞面上已有草稿仅需涂色即可的“玩具伞”,华丽复杂用于演出的“道具伞”……纸伞厂内,大大小小的纸伞“文创”琳琅满目。

1.jpg

作为工艺品的油纸伞伞面绘画清新脱俗。

正是带着守望传承的决心与创新传艺的魄力,曹正新让明油纸伞重获新生。下一步,益阳早禾工艺美术伞业公司将在进行明油纸伞样式创新的同时发展参观、研学,将公司打造为明油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基地。

相关链接:

本乡人外乡人 都是田间“创业人” | 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①

我是“网约”老司机,“滴滴”一声就下田|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②

回乡当“馆员”,搬点文物进粮仓 | 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③

用“影子”讲故事,我是纸影“传艺人”|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④

当个田间“新主播”,搭个农贸销售站|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⑤

当个“手机教练”,填平数字鸿沟丨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⑥

林中“种菜”当大户,片片竹海成金山|村里的新七十二行 ⑦

古籍里面挖“爆款”,我是酿醋“研究员”|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⑧

菜园里当“产品经理” 从一株辣椒说起|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⑨

养牛场里步步升级 我是“循环经济师”丨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⑩

跨界“潮牌”设计师,“舞”出美丽新经济|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⑪

专业“种草”,新农人点“艾”成金|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⑫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曲澜 赵佳妮 田伶 丁洁冰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5/66/132847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