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让时间有温度的不是时间本身,而是深藏的力量被唤醒。这是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从封闭保守落后到文明开放自信,十八洞村创造了湘西苗寨千年发展史上的奇迹。更可贵的是,这个奇迹并不是一个村子的“独角戏”,而是一村带百村、携手前行、共创美好的“群像戏”。在“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十周年之际,在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红网时刻新闻特别推出《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融媒体报道。我们以十八洞村为原点,向着东南西北不同方向出发,深入采访花垣、永顺、保靖、凤凰、吉首等多个村庄,展现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的共富生态,讲述湖南村庄的十年之变。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陈啸鼎 钟家英 李艳华 剪辑 彭浩 湘西报道
那丘多景,猛洞河峡谷奇险峻拔、地下溶洞千姿百态、千年古树葱郁繁茂……景虽美,但过去那丘人心里苦:出行不便,去最近的乘车点要花一个半小时。
那丘多地,17.2平方公里土地,13个自然寨,守着宝贵的自然资源,却双眼望着天,只能干着急……
多不意味着“有”,走出那座山丘,才有出路。
乘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春风,永顺县高坪乡那丘村逐渐不再困于那座山丘。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公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那丘村名列其中。
越过山丘,遇见更好的自己。
那丘村。
那年的春风:要让“美好”可见可盼可感
坐在宽敞的村部便民服务室,61岁的彭英才,大口喝着村里出品的莓茶,啧啧地说起现在的生活,兴之所至,挥动双手,打了一个比方,“比十年前好了一百倍都不止。”
这一百倍之变,彭英才从唇齿间回甘的这一杯茶水说起。
那丘村,喀斯特地貌,多溶洞。所以地面的水容易流入地下,随着溶洞流走,地表容易缺水。
到底有多缺呢?以前,村里常能见到这样的景象,村民们背着一个背桶,沿着满山跑找水源。
“更难的是在枯水季。”彭英才介绍,找到了水源未必能立刻打到水,有时候需要等半夜才等出一桶水。
2018年,彭英才家里通了自来水,他至今记得拧开水龙头那一下的通畅感。2021年,省烟草专卖局驻那丘村工作队的到来后,又兴建9个大型水池,对全村水管网线整修,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群众生活用水问题。“再也不要受那样的苦了。”
村医谭卫生则给我们讲述十年间的另一场蜕变。
27年前,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那丘村新的健康守护者。当时的村卫生室就在他家。
2014年,从十八洞村吹来的风,让卫生室有了新的改观。卫生室从家搬到村部,新的落脚驻点有了。
卫生室慢慢发生变化的同时,那丘村的穷根也在渐渐拔掉,2016年那丘村整村退出贫困村行列,2020年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第二场大变化在全部脱贫后,2021年5月,省烟草专卖局驻那丘村工作队队长王景带谭卫生去永顺最好的村卫生室调研。回来的路上,王景对谭卫生说,我们村要建一个更好的卫生室。
老谭听后只是咧开嘴憨笑。没想到,仅两个月后,一个全新的村卫生室问世。并修了中医堂,村民在村里就可以针灸、拔罐。
另一个超百倍之变,是高坪乡那丘村支部书记向忠向我们分享的一组数字,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到了一百多万。“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增强了大家的幸福感,也让我们村干部有了推动发展的信心。”
一滴水,照见的是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个卫生室,照见的是村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一组数据,照见的是村民生活的日益可盼。
让“美好”可见、可盼、可感。十八洞的春风,影响的不只是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心灵。
在十八洞村,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和那丘村村民们分享经验。
走出山丘看山洞:村庄居然能变成这幅模样
“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大家思想的转变。”65岁的那丘村村民印永珍,深切地感受着来源于十八洞村的影响。
这个转变,离不开2021年深秋王景规划的那次学习之旅。
2021年的初夏,王景和队员们以那丘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身份,一颠一颠地颠进了这座山丘。
基础的路通了,但思想的路子还没有通,那丘村还处于乡村振兴“浅水区”。“没有拳头产业项目和产品、村级主干道和通组微循环不畅通、很多自然寨没有通信信号和广播、全村没有通邮和物流、没有乡贤和能人带动、党员和村组长带动发展的观念滞后”等六无困境困扰着那丘。
为了打开村民们的思路,王景规划了一次特别的出行——走出山丘看山洞,去一百多公里外的优秀邻居十八洞村取经学习。
印永珍也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当天她特意穿了一件黑色的小西装,头发扎得格外利落。
大巴车一路向南,到达“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
压过顺滑的柏油路,一个逐渐清晰的十八洞映入了印永珍的眼里。村民们一边拿着手机连连拍照,一边感叹一个村庄居然能变成这幅模样。
在十八洞村,印永珍对一场座谈会印象格外深刻,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和村民们面对面分享经验,当时她坐在会议室桌的一边,施金通就在她的侧面。
十八洞村之所以能够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持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动能,离不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引,离不开大家的守望相助,离不开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从十八洞村回那丘村的路上,印永珍问了王景一个大家都想问的问题,“队长,我们那丘村能不能打造成像十八洞村一样美?”
“我们把十八洞村的成功经验学过来,因地制宜,把我们村的长处发展起来,当然可以……”
回村之后,王景和向忠立即组织召开了那丘村学习十八洞村乡村振兴经验座谈会。这场学习之旅,让村民们感受到,村庄是可以留下人的。村庄要建设好,每个村民不能是“看戏”,人人参与其中,要“唱戏”。
打通烟叶基地道路,促进烟叶种植由170亩增长到820亩。
结合社情民意、专家建议、兄弟村发展经验和本村优劣势实际,驻村工作队同村支两委专题研讨会,研究起草了发展规划,制作了《那丘村乡村振兴规划图》,因地制宜谋划出“一村一品、一组一特色”的乡村振兴规划路线。这张规划图,还挂到了省委组织部驻村办。
在工作队努力下,村里修建了机耕道路53条49.7公里,解决13个组互不通路的历史;
安装路灯220盏、庭院灯433个,结束全村“走黑路”的历史;
打通烟叶基地道路,促进烟叶种植由170亩增长到820亩,实现烟叶产业恢复性发展,又种植赤松茸菌、百观丝瓜和黑糯玉米……
“富口袋”和“富脑袋”,两手都要抓。通过新建文化活动室、开设乡风大讲堂、成立那丘村文艺表演队,激励村民走上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村支两委干部和党员骨干两支队伍能力不断提升。
那丘村妇女主任田春红,也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社长。村里2021年冬季引进赤松茸菌项目,田春红成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技术带头人。2022年,那丘村赤松茸菌产量达15000余斤,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就达近30万元。
印永珍把那场十八洞村学习后村里的改变,用了“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大家好像有了一个明晰目标,动力更足了。”
那丘村自然环境十分优越。
村庄规划图:推窗见景遇见更好的山丘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通了,后续的发展自然更通畅。
两年多时间里,那丘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2023年9月,那丘村村部会议室,加挂了一张新的村庄规划图——《2023--2025 年那丘村乡村振兴规划图》。
这是王景等人两年驻村期满后,新的队长崔建军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升级定制而成。
“我们确定了‘12355’的发展思路。”崔建军介绍,即一村(情侣第一村)、二厂(烟叶分级存储工厂、特色农产品加工厂)、三区(烟叶种植示范区、特色药材种植示范区、特色农业种养示范区)、五品(烟叶、药材、特色蔬菜、莓茶、养殖)、五社(烟叶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生态养殖合作社)。
那丘村为老烟区,根茎病害严重,为提高土地综合收益,构建“烟叶+N”产业发展模式。今年在烟叶采收后,拔杆翻耕,种植了200亩由华中农大研发的新品种“狮山油菜苔”。
80后的向挺就种植了80多亩“狮山油菜苔”,作为近年吸引回乡年轻人,如今他有两个身份,一个是80亩油菜苔的负责人,一个是村里农机服务合作社的一员。他把自己称为那丘村的新农人。
怎样才能算新农人?向挺介绍,适应农业现代化,自己能用农机翻地、播种、会在大棚里育苗,能用无人机打药。“这些都是工作队来了之后,邀请专业人员对他们培训后学会的技能。”
学会了这些技术,自己也更有底气,村里今年新播种了200亩的油菜苔,向挺就主动申请承包80多亩。“这种油菜苔既能收菜又能收菜籽,通过工作队搭桥牵线,我们还与红星大市场签订协议,销售也无后顾之忧。”
对于邻居学邻居,邻居帮邻居这一个发展思路,崔建军也延续了下来,村里发展“狮山油菜苔”,他带动着旁边村一起种植,一起致富。
产业有序发展,旅游业也在同步推进。
那丘,取自土家语,意为“山那边河那边有情有义的美丽村寨”。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区猛洞河那丘段,核心景点猴儿跳、那丘大峡谷、天鹅宫、仙人洞风景。
村民付光辉所在的让堡组,靠近离猛洞河,他有一个梦想,村里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在自己所在小组开出荒地,种上桃树,可以赏桃花,品桃果。“猛洞河有一群猕猴,希望这片桃林,能让那群猴子留下来,这样还可以保护生态。”
田春红换上土家服饰,打开手机、直播灯,开启了直播带货,今天的直播间,介绍的是当季正火的赤松茸菌,“我们的菌子,具备了鲜、香、脆、爽、嫩、滑的特点……”她的声音,温柔又有力,传递着产业发展的信心。
向挺的“狮山油菜苔”长势不错,没事的时候,他总会去田里看看这些代表着新希望的菜苔。种植加承包农机服务,今年他定了一个目标,要赚20万……
那丘村美景。
近期,崔建军还向施金通发了邀约,邀请他来村里看看,帮忙出出主意。
十年,从十八洞吹来的春风,让那丘渐渐不再是那座山丘。
升级版规划图的实现,将迎来一个更美更新的那丘。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陈啸鼎 钟家英 李艳华 彭浩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