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旅游新“视”界 ⑩|助农米业:从一粒米的“修行”,探索中华农耕文明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曲澜 刘慧婷 宋梅 谭艳寒 编辑:唐莉 2023-12-13 09:46:0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每4分钟下线一台重卡、“3秒一度电”超级快充的新能源调车机车等“工业奇迹”,是如何创造的?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非遗织锦在海外大受欢迎等“梦幻联动”,因何而产生?“废墟里捡陶瓷”广受追捧、“功勋矿”重启焕新等“工业奇观”,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即日起,跟随红网时刻新闻记者的脚步,解码工业旅游出彩“秘方”,打开湖南旅游新“视”界。

444.jpg

南县助农米业特色加工产业旅游示范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曲澜 刘慧婷 通讯员 宋梅 谭艳寒 益阳报道

米粒,经过何种波折才能从稻谷变成喷香的米饭?

新农人,如何在新米食文化中探索与传承农耕文明?

传统农具,如何演变为科技化、信息化、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

毫不夸张地说,凡是跟米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在南县助农米业特色加工产业旅游示范区找到答案。

示范区内,米早已跳出了第一产业的“囹圄”,成为了结合农旅、研学将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让游客在工业旅游中感受中华农耕文化的魅力。

如今,我们踏入南县助农米业特色加工产业旅游示范区,来一场弥漫着稻香的米业游学之旅。

222.jpg

稻虾米如何生长、成熟也成了游客感兴趣的“新奇”事。

稻花香,了解米的一生

粮稳天下安,“米袋子”产品关系到千家万户。在南县,稻虾米早已成为了一张闪亮的名片,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2022年,南全县实现稻虾种养面积62万亩,年产稻虾米原粮32万吨,县稻虾综合产值突破15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64亿元。2022-2023年度“南县稻虾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再次提升,达到231.1亿元,稳居南方大米首位。

“南县稻虾米”作为盘中餐深受食客喜爱,稻虾米如何生长、成熟也成了游客感兴趣的“新奇”事。从打卡式旅游、休闲式旅游再到体验式的游学,青年人的旅游方式早已有了新花样。

今年,湖南助农米业有限公司推出“一粒米的诞生”研学游深受欢迎。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

助农米业特色加工产业旅游示范区是湖南省第一个以稻米为主题的工业旅游探索馆。作为南县稻虾产业龙头企业,助农米业依托稻虾资源特色,在特色加工产业旅游示范区建有稻虾米科普馆、稻虾米烘干仓库、工业旅游产品展示中心、产品体验中心、游客购物中心、稻虾米智慧加工生产线、主题工坊、体验式餐厅、检验检测中心等特色游览项目。

助农米业特色加工产业旅游示范区成了“清洁生产、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产品体验”为一体的工业旅游新样貌,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

如同当年风靡一时的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在助农米业,可以感受一场米的成长奇幻之旅。

555.jpg

助农米业数字化智能工厂指挥中心。

科技范,走入智能工艺

走入助农米业生产车间内,偌大的厂房内,工人却并不多。透过宽敞明亮的玻璃,一条生产线在自动运行,一名工人来回查看机器运行情况;右侧,数控中心坐着一名工作人员,紧盯屏幕,不时调控参数。

工作人员介绍道“现在的农业早就演变为了数字化、智能化。”助农米业车间内的人工智能闭环控制生产线,不但能实现生产的全程自动化,还能开展大米的人工智能在线质检。

机器人以1.5分钟每次的频率进行实时检测,将检测结果传回数控中心云平台汇总,经分析、判断、决策后,再流向各个生产节点执行命令,实现系统加工数据的可存档、可追查、可复盘,大大提升大米品质的稳定性。

在助农米业碾米车间,生产负责人黄浩文介绍“米厂全程自动化,无需使用大量人工,8个工人可以实现从烘干到装袋的20多道工序,劳动效率提高了20%,稻米等级也分得更为精细,能够满足市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前来参观的游客来说,相较于仪器的精密程度与科技含量,年产大米15万吨与自热米饭500万份带来的震撼其实更为强烈。

不仅如此,助农米业新研发的智能化加工工艺是通过最新的AI智能靶向碾磨技术,生产“米珍营养米”。“米珍营养米”是一种营养物质含量更高的大米。将AI智能运用到了农业生产,前来游学的人们更直观的了解到了何为“科技改变生活”。

666.jpg

游客在游学中传承农耕文明。

游学篇,传承农耕文明

游做过程,学为目的。在这场“米的修行”中,观察只是最基础的部分,实践出真知,在助农米业的互动区,游客可以做饭团,学制稻草人,还能烹饪一份香喷喷的煲仔饭。

一次由谷到米的烹饪过程,可以让前来游学的孩子们切身实地的感受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

农耕文明寓意着勤劳、拼搏与包容,在麻河口镇研学实践基地,来自湖心学校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农耕文化主题研学活动。孩子们变身小小农民,体验徒手抓鸡、打桩等农事活动,在体验农耕的乐趣与劳苦的同时,感受农耕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耕以强体,读以润心,中华文明是建立在土地之上的文明,人民勤劳的汗水在泥泞中结出芬香的稻谷。工业旅游是机械化现代化的产物、但发展离不开农业,离不开土地,只有牢牢守住“粮袋子”,才能放心发展“钱袋子”。

助农米业用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全程,以“探学玩创”为创新设计与运营思路,深挖稻作主题的文化艺术内涵与科学探索价值,以场景体验式呈现米饭的新消费场景,形成研、学、游、购体系,传播稻作文明、展示米食生产科技、创新稻米文旅研学。

在南县,这不仅是一场虾稻共生的融合文章,更是一场人与稻协作的奇妙旅程。

未来,助农米业将进一步深挖南县稻虾稻作文化,在工业旅游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南县稻虾米更加亮眼的“新名片”。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曲澜 刘慧婷 宋梅 谭艳寒

编辑:唐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6/56/133473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