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君见丨读懂刘禹锡,告别精神内耗(上)

来源:红网 作者:李婧君 朱博楠 严若鹏 洪健 李睿雄 杨劲 编辑:廖轩仪 2024-06-28 11:08:27
时刻新闻
—分享—

你知道史上被贬谪时间最长的文人是谁吗?

他一生被贬谪23年,比苏东坡还多两年。

他前半生少年成名,身居庙堂指点江山;后半生被一贬再贬,却从不内耗向命运低头。人生起起落落落......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他就是今天要见的大唐诗豪——刘禹锡。

少年时的刘禹锡可谓一帆风顺,一路扶摇直上。

19岁便游学长安,意气风发地介绍自己:我乃中山靖王之后。

21岁金榜题名,连登三科,得意时处处皆是风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相较孟郊登科后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过之而无不及,道尽了少年锋芒。

好景不长,公元805年,刘禹锡遇到了人生的分水岭。

33岁官至监察御史的刘禹锡,等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政治舞台。一场“永贞革新”试图力挽安史之乱后的大唐颓势,刘禹锡和好兄弟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只是不到一百多天,就迎来了至暗时刻。随着唐顺宗被迫退位,变革立马被扑杀,刘禹锡被贬至朗州(湖南常德)任司马,这一贬就是十年。

1.jpg

位于常德市柳叶湖畔的司马楼。

面临同样的际遇,被贬江州的白居易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被贬永州的柳宗元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万孤独。

而刘禹锡从不内耗,在朗州写出了最开心的秋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世人多伤春悲秋,行至人生低谷的刘禹锡却不以为然、咧嘴一笑:我偏觉秋高气爽,引得诗情万丈。

别人被贬看山看水总要寓情于景,暗喻自己的身世坎坷,而刘禹锡已经进入了第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在朗州他还经常跑去洞庭湖泛舟,“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纯粹表达他对洞庭湖的喜爱。

不管命运怎么虐他,他总是生活得很快乐,他的快乐和苏轼不一样。苏轼是低调的豁达,是“且喜见不为人知”的出世。刘禹锡是高调的快乐,就算是处于困境,他永远高调地出场。

5.jpg

《君见》主理人李婧君在常德司马楼寻古访今。

正是带着这份随遇而安,乐观通达的心境,刘禹锡在朗州寻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朗州十年,他创作了200多首诗词和30多篇文赋,占其一生作品的四分之一。

朗州十年,他实现了文人向哲人的提升。一口气写出《天论》上中下三篇,与患难兄弟柳宗元的《天说》遥相呼应,成为他世界观确立的标志,此后,他创作的诗文大多都富含哲理。

4.jpg

站在司马楼上,极目远眺,心旷神怡。

不经历风雨的幼苗,无法长成参天大树。此刻站在常德柳叶湖畔的司马楼,回望一千多年前,刘禹锡也曾站在这片土地上,眺望碧水、仰望晴空。即使第一次从庙堂之高跌落至此,少年时的志向也会随着柳叶湖上的白鹤重飞九天吧!离开常德的刘禹锡,又将遇到怎样的人生际遇呢?我们下期接着聊。

来源:红网

作者:李婧君 朱博楠 严若鹏 洪健 李睿雄 杨劲

编辑:廖轩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0/62/1404377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