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晚上9点,和同事交代了当晚值班需要注意的工作事项后,湘潭市城区水文局副局长何纬智习惯站在湘江边看看。在水文系统工作近30年,何纬智守护眼前这片水域已有14年。
编者按:暴雨如注,防汛进入最关键、任务最艰巨的时期。
人们常说,下雨天睡觉最香,对“闻雨而动”的防汛人而言,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雨声就是哨声,他们连续奋战,坚守岗位,熬过一个又一个防汛之夜,默默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蹲点拍摄12小时,记录各防汛战场。即日起,持续推出“防汛之夜”系列稿件,通过一组组生动的图片,带你深入了解防汛人员的生活。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摄影 龚子杰 湘潭报道
6月26日8时,湘江湘潭水文站水位38.38米,超警戒0.38米,今年以来首次达到并超过警戒水位。
超警戒水位后,何纬智的工作节奏变得更为忙碌而紧张。为了防止工作遗漏,何纬智的手机里设定了很多工作闹钟。这些闹钟不仅提醒他准时完成各项工作,还确保他能够及时向各级防汛抗旱部门提供预测预报预警信息。
这些信息,将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今年是刘峰岩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水文测报、防汛预警,对他来说早就不是一项工作,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刘峰岩自豪地称自己为“水三代”。他回忆道,老一辈水文人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没有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只能依靠算盘进行计算;没有电子数据库,只能依靠纸笔誊写水文资料。
如今,刘峰岩可以带上电脑登上监测船,操作先进的走航式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实现全过程自动化测流和取沙。
当洪水水位超过38.00米警戒水位时,湘潭市城区水文局的工作人员,就要每个小时向各级政府和防汛指挥部门报送水情信息。这一个个数据就是由水文人通过24小时的不断监测而来的。
27日晚是文志毅值班的时间,虽然已经辛苦了几天,在洪峰过后但未退出警戒水位的时候,仍不能有丝毫松懈,他时刻关注着水位变化情况。
在超警后,全市各级水利部门也严阵以待,及时做好水工程科学调度,统筹抓好人防、物防、技防等“三防”准备。
湘潭市仰天湖大堤事务中心,这里管理着湘潭地区最大的单个泵站——金江泵站,承担着区域内130平方公里集雨面积的防洪排涝工作。
“超过警戒水位后,我们都是24小时待命,吃喝拉撒都在单位。”周稳有事没事都会去看看这群日夜相伴的“老伙计”们,“金江泵站正马力全开,抢排渍水,确保城区无内涝。”
1974年的彭勇是泵站的操作手,对于机器的操作流程了然于心。
当晚,彭勇的工作是值守王家晒泵站。这个泵站对于正江村来说至关重要,它的正常运转能够确保村庄在雨季免受内涝的困扰。
早餐、午餐、晚餐,全员在岗后,湘潭市仰天湖大堤事务中心还多了一个夜餐。
深夜十二点,大家聚在一起,围坐在餐桌旁,共享这顿特殊的夜餐。餐桌上食物很简单,蛋炒饭、面条、卤鸭架、卤香干、凉拌黄瓜,重在快速、方便、管饱。
事务中心的宋水波一边吃着饭,一边介绍:“这段时间大家的工作强度都挺大,但我们都明白,守护大堤、保障人民安全是我们的职责。吃完饭,我们再继续努力干。”
凌晨1点26分,湘潭市岳塘区水利局邓果接到新的工作指令电话,看了一眼时间,笑着说了一句:“还早呐,都没有到2点。”
在防汛期间,加班加点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从24日到27日,在这4天里,邓果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尽管他的家离单位很近,4天来他只回家了一次。“大家都是时刻在线,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超警之后,一群红马甲上了堤。
湘潭莲城大桥下,就是湘潭市雨湖区万楼街道24小时巡堤站点之一,在这个点位,夜晚一共配备了5名值班员。
标配红马甲、手电筒,他们组成了防汛期间沿岸一道特色的风景。红色的帐篷成了巡堤员临时的“家”,当晚的值班长介绍,他们会一小时进行一轮巡查。
“晚上困意来了,怎么缓解?”
“相互鼓劲,多走走,就不困了。”
2000年的李熙主动申请参与夜晚巡堤值守。巡堤时间,他会手拿长竿,边走边敲击着坡体,对堤防一米一米巡、一步一步查。一个晚上下来,他的步数有两万步左右。
28日清晨,湘潭迎来了久违的阳光,似乎在预示着湘江干流湘潭水文站将退出警戒水位。
随着放晴,江边也逐渐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晨练一族”中,他们或散步,或跑步,或打太极。
很多人都知道岸边有一个水文局,但很少人注意到,水文局内这几夜夜夜灯火通明。
6月28日10时25分,湘江干流湘潭水文站水位37.99米,退出警戒水位。这标志着紧张的超警时间终于画上了句号。
谭颖,作为水文记录者,见证了水位的起起落落。“这54小时50分钟的超警时间,是一场防汛考验,好在一切平安。”
本轮降雨并未彻底结束,天边的云层依然厚重,仿佛还在酝酿着下一轮的狂风暴雨。谭颖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候。
相关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龚子杰
编辑:戴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