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彭娟 长沙报道
望城坡街道长华社区的前身是核工业七一六矿,算是典型的“单位型社区”,辖区面积180亩,共有居民1677户、6800余人。近年来,长华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绣花功夫”推进基层“微治理”,构建起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曾经的“三无”社区蝶变为“洁净美”的新型文明社区。
社区先后获评全省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300余项。
找准“主心骨” 无物业小区有序运转
走进长华社区七一六小区,智慧门禁管理有序,院子里干净整洁、绿植茂密,人们或在树荫下漫步交谈,或走进社区活动室舒展筋骨,一派宁静和谐景象。
谁能想到这曾经是一个无物业管理的小区?2021年11月,小区享受的政府补贴到期,小区业委会一盘算,物业费9.9万元加上租住户的场地占用费、临时停车费,小区一年的收入总共才18万元左右,根本负担不起物业公司,小区原有物业公司选择了撤出。
没有了物业,小区的门禁管理怎么办?卫生谁来打扫?楼栋灯泡坏了谁来换?房屋漏水谁来主导维修?七一六小区无物业公司的困境,长华社区党委书记王爱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怎么破局?“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我们精心挑选了5名业主成立网格党员志愿者业委会,都是党员,群众基础好,业务能力强,既善于想事、干事,又积极主动有担当。”王爱萍告诉记者,与小区业委会成员几经商议后,最终由社区指定授权小区业委会暂时兼管物业服务。
两年多时间,依托于长华社区前期形成的小区党支部、居民代表、志愿者队伍等组织,在网格党员志愿者业委会的带领下,小区各项问题迎刃而解,实现了正常运转,不仅对小区智慧停车道闸进行了更新改造,完成了小区灭火器更换和按月的检查工作,建成了3个电动车充电桩棚,对4栋房屋屋面及14户漏水户动用维修资金进行了维修。
“虽然没有物业公司,但小区有事一个电话就能找到人帮忙解决,物业费也便宜,别人都羡慕我们。”七一六小区志愿者业委会主任傅恒飞笑着说。
筑牢“文化魂” 老核工业社区历久弥新
精神是一个社区的内核,也是社区文明进程提升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长华社区紧盯“核”文化主题,不断在社区中深化“核”理念,传承“核”精神,将核工业传统文化的精髓引进到社区、深入到居民。
为讲好核工历史,续写核工情怀,社区党委以“两核”为工作主线,推选培育主题宣讲团,联合高校学子共同制作微党课《忠心向党 无悔的选择》,组织核工老劳模、专家进行“忆核工艰辛 展美好时代”座谈会,通过支部党员“深入学”、区校共建“相互学”、送书上门“贴心学”等系列活动,将核工文化和社区精神薪火相传。
同时,社区将历史传承与核工故事有机融合,建设“书香楼”“传承楼”“共融楼”“先锋楼”等17个楼栋55个单元的“美丽楼道”,有效构建了传承核文化体系,形成了长华特色文化阵地,让社区工作开展有“脉”有“魂”。
这种厚重的军旅情结,不仅体现在日常的社区活动里,也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走进长华社区,军队元素随处可见:“军事一角”“双拥”走廊文化、“双拥楼”建设、“双拥”主题公园、“双拥”宣传篇……“核”心文化凝聚起的蓬勃精神动力,转化为深厚的社区治理底蕴。
焕发“新活力”老旧小区幸福成色更足
“改造后的小区,停车位增加了,墙面安全隐患消除了,舒适感、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在望城坡街道长华社区七一六小区,居住了22年的范玄辉看着“里子”越来越实的小区,言语间满是自豪。
这个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小区共有住宅17栋,住户648户。“小区前前后后经历了四次提质改造,但每次改造都会给小区带来新变化。”作为小区的“原住民”,范玄辉对小区容颜的“迭代升级”如数家珍。
核工典型人物是长华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对七一六小区改造过程中,新区相关职能部门因地制宜,将“讲好经典故事、传承核工业精神”作为改造重点。
精心打造党建文化广场,利用改造契机,密切党群关系,让老一辈核工业人鲜活的故事和时代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针对小区墙体脱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该中心一方面采用专业措施对部分楼栋外墙进行修缮,增设消防设施,整治老旧环境,新增停车位100余个;另一方面补齐配套短板,增设了人车分离智能门禁通道,新增休闲步道、休闲运动广场。
中心花园内,三五老人扎堆齐聚,聊聊家常;沙坑内,小朋友们欢乐玩耍,不负童年好时光……变化的是小区环境,凝聚的是人心。如今,整个小区的提质改造工程将全部完工,一个更加宜居的家园以全新之姿融入城市。“施工都是根据小区的实际需求来,特别对我们‘胃口’,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家住15栋的黄跃明如是说。
来源:红网
作者:彭娟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