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小镇青年丨女博士的戏曲创作梦

来源:红网 作者:张可可 万谦 钟迪杰 编辑:李意一 2024-02-20 10:54:55
时刻新闻
—分享—

4.png

图片4.png

刘才华舞台工作照。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可可 万谦 钟迪杰 报道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街尾火树银花,大家都在享受着春节的团圆与假期的闲适。在悠闲幸福的时光中,还有很多人并未停下工作的脚步。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在读博士刘才华便是其中之一,她仍在马不停蹄地修改着博士毕业论文,书房的那盏灯也与新春的烟火与灯光同行至深夜。

“很快就要开学了,即将迈入毕业季,想抓紧时间将论文修改得更完善一些。”刘才华说。她的博士论文梳理了中国戏曲40余年的发展变迁,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条更清晰的发展道路,从而迎接新时代属于戏曲的新天地。

事实上,我们也能看到传统戏曲正在走向新的天地,在当下越来越“出圈”。从火爆全网的《武家坡2021》到越剧《新龙门客栈》的一票难求,湖南卫视也在今年春节举办了《2024湖南戏曲春晚》,收获了不错反响。“文化自信”唤醒了年轻人对戏曲的血脉觉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关注戏曲、了解戏曲。刘才华说:“作为一名戏曲编剧,我感觉非常自豪

图片2.png

剧目演出前工作照。

成长之路:从一无所知到职业选择

18岁,刘才华从湘北小城常德市津市北上艺考,最初的目的很单纯,只是考大学有更多的选择,没想到当年便以综合成绩第七的好成绩被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录取,自此开启了她的戏曲编剧学习之旅。进入大学观看的第一场演出便是少儿京剧《九尾玄狐》,舞台上声光电碰撞,演员们扑打翻腾,视觉效果拉满。坐在台下的她竟生出一个梦来,倘若有一天,她写的剧本也能在舞台上演出该多好。

此后七年,她在中国戏曲学院相继完成了本科、研究生的学习,上课、读剧本、看戏、写戏充盈了戏曲学院七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毫不夸张的讲,我几乎能找到每一个新编戏剧本在图书馆一楼对应的位置

国戏良好的创作氛围与导师的关爱为她的职业选择打下了基础。学校里的戏曲节、跨系部联合创作都为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也使她逐步跨越了案头之作到场上之作的鸿沟。她当年在入学时候那个遥不可及的梦,也在毕业时实现,编剧作品《六弦情缘》在北京公演,并获得第五届少数民族汇演金奖,而演出的地点,正是她第一次看戏的长安大戏院。

一切好像冥冥之中注定,做编剧写戏曲成为刘才华未来坚定的职业选择。毕业后去戏曲院团工作了一年,还是觉得不满足,于是她又进入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理论博士进行深入学习。考博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做编剧没必要读博士,但她却义无反顾。她说,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撑,从而支持她的创作厚度,突破更多瓶颈。

图片3.png

刘才华在西藏进行创作采风。

未来之路: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与发展向来是一个很大的议题,未来的演艺时代更是对戏曲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青年创作者她认为首先要在形式上吸引人,在内容上抓人,才能够获得观众喜爱,吸引到更多新观众群。面对戏曲这一传统艺术的未来,刘才华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她认为,戏曲的魅力不应该只被限定在过去,它完全有能力吸引现代观众的目光。刘才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戏曲艺术绽放新的光彩,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让他们加入到戏曲的传承和创新中来。

湖湘戏曲更是一座富矿,从这里走出了刘和平、盛和煜等剧作大家,更走出了《山鬼》《甲申祭》《李贞还乡》《马陵道》等重要作品。而现今湖湘戏曲舞台上更令人可喜,《夫人如见》《夫子正传》《桃花烟雨》等作品展现了湖湘戏曲的现代品格,保护这座富矿,读懂这座富矿,这也是她未来努力的方向。

图片1.png

刘才华部分编剧作品节目单。

2024年,距离刘才华第一部作品搬上舞台正好十年,这十年间,“小镇青年”的她不断地探索学习编剧之路,迄今共有13部编剧作品成功搬上舞台,其中4部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个人也荣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立项。对她来说,这是十年编剧路上的一份答卷。

而谈到未来之路时,她也希望毕业后回到湖湘,继续完成自己的戏曲创作梦,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戏曲,爱上戏曲。毕竟,青春的底色是敢于梦想和勇于追梦。

来源:红网

作者:张可可 万谦 钟迪杰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6/64/135447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