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商引资这个大课题中,坚持以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基于产业、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和提质升级。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抓好产业链思维的招商引资工作,通过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实现补链、强链、延链,或许能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点。
那么,“抢跑春天里”专题报道下篇,聚焦湖南一些坚持以产业链思维招商的地方,看看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十八般武艺”。
郴州谈“锂”想
郴州是“有色金属之乡”,可曾经,捧着“金饭碗”却喝着“清汤粥”。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深入,加之全球能源争夺战日益激烈,锂电产业日益迈向时代潮头。
而要发展锂电产业,锂这种被称为“白色石油”的“绿色能源金属”就成为了关键资源。
2022年以来,临武、桂阳、宜章等地相继发现含锂矿产资源,郴州市与锂相关的矿产近10种,初步测算氧化锂储量超过500万吨。
一时间,郴州成为“众人眼馋的香饽饽”,众多锂电产业相关企业纷纷入郴谈“锂”想。
▲临武县锂电产业园。
“泼天的富贵”突如其来,郴州有条不紊。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的全市电池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出台《郴州市加快电池产业发展打造“电池之都”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
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招商引资、统一指挥调度”,明确了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电池之都”的理想。
在招商过程中,郴州定下了一条原则:要走“全产业链、全绿色”发展之路。
针对锂电池产业,郴州明确资源不外运,构建“锂矿—材料—电池—终端—回收”五位一体的锂电池全生命、全产业链的发展新格局。
▲以锂相约,首届锂资源创新应用发展大会在郴州召开。
郴州的招商“战法”,是“上游引下游、下游配上游,资源换产业、龙头来牵头”,坚决不做原材料供应商,而是要把更多的产值留在郴州。
所以,我们看到已经签约或落户郴州的锂电池项目,多是“上中下”全有。
比如,2022年12月上旬,鞍重股份公告称,公司与企业联合体联合投资郴州含锂多金属矿采选、碳酸锂、混合储能及电芯项目,分三期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60亿元。
比如,2022年11月初,大中矿业公告称,在郴州总投资约160亿元打造锂电产业链。
在宜章,中化蓝天郴州基地深耕氟化工产业,加快建设涵盖矿山、无机、有机、锂电的完整化工产业链。
随着上海安能、大中矿业、科力远等7个全产业链项目企业联合体落地郴州,郴州锂电全产业链逐渐形成,打造“电池产业之都”顺“锂”成章。
不难看出,郴州的理想就是要在当地将这块“锂”,吃干榨尽,造福郴州。
不到两年时间,郴州引进的锂电相关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400亿元,引进锂电上下游项目154个,电池产业总产值在3年内有望达到1500亿元。
娄底画“地图”
湘中娄底因矿而生,因钢铁而兴。
如今,娄底的钢铁产业完成了从粗钢到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形成了高强度钢、硅钢、汽车用钢三大拳头产品。
得益于坚实的材料产业基础,中部地区“材料谷”作为娄底的“一号工程”,正加速崛起。截至2023年,娄底已集聚“材料谷”规上企业473家。
▲娄底为“全球招商顾问”和“招商大使”授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1日,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娄底市促进先进材料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正式施行。此为湖南首部促进先进材料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若干规定》第四条就明确:加大先进材料产业链定向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发展。
有了法治保障,娄底更有底气谋划先进材料产业的发展“图”谱,更有力量推进招商引资。
近年来,娄底围绕硅钢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发展电机、变压器、小家电“三电”产业,助推硅钢下游“三电”产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周,娄底市8支招商分队全部奔赴各地按“图”寻宝,沿“链”招商。其中有四支涵盖电机、变压器、小家电“三电”产业的招商分队,分赴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招商。
▲娄底市招商小分队紧盯“三电”产业,奔赴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按“图”寻宝。
为吸引更多“三电”企业来娄投资,娄底绘制了“招商地图”,梳理第一批152家电机和126家变压器相关企业名单,由市级领导挂帅成立专班,组织招商小分队,认领目标企业,奔赴各地“敲门招商”。
为了确保招商效率,娄底还建立专班例会制度,定期调度意向项目信息收集、重点在谈项目推进、签约项目落地等情况,集中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通过从“地毯式招商”向“地图式招商”的转变,3个月的时间,娄底已签约“三电”项目28个,在谈项目25个。
津市展“才富”
县域强则全省强,县域兴则全省兴。
人口仅28万多人的津市市,作为湖南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代表之一,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大健康产业链,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近两年新引进重点项目49个,新投产项目34个,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观潮君注意到,津市积极借“脑”引“智”,聚集了一批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的院士专家资源,不仅为产业发展趟出了一条“才富”之路,也发挥“智力引擎”作用助力招商引资。
▲津市高新区全景。(许衡/摄)
早在2018年,在一场行业论坛上,江南大学陈坚院士抛出的一根“橄榄枝”,为津市“引”出了一条生物医药产业链。
例如湖南鸿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团队合作,推动了黄酮类化合物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落地津市。
2021年,津市市邀请12名院士、23名专家组建了全省首个县级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发展提供“智慧”外援,让科创金点子结出产业金果子。
“有事找专家!”在津市,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求助站,也是当地全局发展的智囊团,更是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指南针”。
近年来,李建成、陈晓红、任其龙等10余位院士专家来津市开讲,邓子新、柴立元、张友明等院士专家团队先后70余次到津考察调研,评审把关项目59个,确保了津市入园项目的安全、优质、高效。
为进一步提升招商竞争力,津市抓住科技、基金两大法宝,在长沙设立生物制造研究院和飞地孵化器,在深圳设立生物制造科创平台,采用“外地研发+本地制造”模式,实施产学研合作42项,转化院士专家优质项目22个。
在“才富”加持下,津市大健康产业链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津市生物医药企业研究员正在做产品研发实验。(卢祖华/摄)
在发挥“才富”资源优势的同时,津市的以商招商、紧盯“龙头”招商也取得不错的成绩。
比如,2021年12月,湖南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四川整体迁址到常德津市高新产业园,就得益于津市高新区引航生物的大力推荐。
还比如,津市坚持主动对接“三类500强”、行业领军企业,与中国中化、中金资本、国投集团等深度合作;如今,在津市投资的国企、央企和头部企业近20家。小津市,迸发出大能量。
春天里,加速出发!
当前,湖南各地正全面出击、动作频频,“投资湖南”持续加码,招商引资实现开局起跑。
招商引资既是技术活,更是诚意活。
正如湖南省央企对接合作暨重大招商引资驻京工作专班所言,“不相信有联系不上的企业,不相信有见不了面的领导,不相信有对接不了的项目”。
三个“不相信”的底气,来自相信湖南、相信产业、相信未来。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胡用梅 谭卫丰 胡丹
编辑:廖轩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