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湘艺术的风吹进了人民大会堂

来源:红网 作者:刘玉先 何青 编辑:陈星晓 2024-03-14 14:20:2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 何青 北京报道

早春三月,一场春天里的盛会在北京召开。

所有人都感受到,阵阵春风从北京出发,拂遍中华大地。

鲜有人知的是,来自湖湘的艺术之风,也吹进了人民大会堂……

“何其幸运,无尚光荣。”

3月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后,部分在湘全国人大代表参观了人民大会堂湖南厅。

人群中,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黄小玲尤为激动。

在那里,她们再次见到了自己亲手创作的作品。

当天,她们不约而同地身着有红色元素的服饰。

当天,她们既是参观者,也主动当起了讲解员。

什么样的作品能登上人民大会堂?当湖湘文化与人民大会堂相遇,将有怎样的故事?

在湘全国人大代表的一针一线、一笔一画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湘绣《天下洞庭》。

106天近3000万次施针

走进湖南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幅湘绣《天下洞庭》。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势开阔,色彩分明的“洞庭湖”景观,让不少代表驻足细看,纷纷点赞其高超技艺。

《天下洞庭》于2022年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翻新时“进住”。

人群前,成新湘自豪地介绍起作品的创作经历,她耳边的那对湘绣耳饰,也似乎更加闪耀。

对这幅作品,成新湘有一种别样的偏爱。

这不仅缘于那上面凝结了30多位绣娘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了刺绣工时的新纪录,更是缘于作品展示着鲜明的湖湘精神。

湖湘文化之魂,可概括为八个字:心系天下,敢为人先。溯其源头,《岳阳楼记》必是其一。

岳阳楼承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湖湘基因。

《天下洞庭》这幅刺绣,能照见湖南人的精气神。

完成这幅作品,并不轻松。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成新湘用这三个词,来形容创作不易。

高2.4米、长5.5米,光看尺寸便知工作量之大。

成新湘说,再加之从未绣过此类主题的湘绣,又是一个双面屏风,难度再度翻倍。

在这样的挑战之下,成新湘等人创造了一个新的湘绣速度。

如此尺幅巨大的双面绣精品,常规刺绣工时需6-8个月,但他们仅用了3个多月。

这背后,是106个日夜兼程的绣制,1.2万个绣制小时,近3000万次的施针。

参与这幅作品的主创人员,除了有绣龄30多年的老师傅,更多的是90后传承人,他们很好地继承了前辈们的传统工艺,采用近30多种湘绣针法绣制。

“作品的完成,也见证着湘绣非遗薪火相传。”成新湘说。

“非遗传承”,这也是成新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一直鼓与呼的事。

这些年,她提交了《关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建议》《关于鼓励扶持大学生“非遗+创新创业”的建议》。今年,她带来了《推动科技赋能,促进非遗创新发展的建议》。

让成新湘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国潮”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开始接触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从事非遗,湘绣行业也注入了新鲜的力量。

瓷器上妙笔生花

湖南厅左侧,摆放的两幅大型双面瓷板画——《欣欣向荣》《惠风和畅》,是黄小玲和醴陵80多位陶瓷大师共同创作而成。

这两幅作品,也是2022年湖南厅翻新时“进住”。

黄小玲介绍作品《欣欣向荣》。

何为《欣欣向荣》?见画便能感受到。

一大簇杜鹃花或含苞欲放,或争奇斗艳,枝头热闹地立着几只聚会的小鸟。

而《惠风和畅》则是淡雅相宜,鱼戏荷塘,惟妙惟肖的形象活脱跃然于瓷板上。

这两幅瓷板画上,也能读出黄小玲崇尚“薄施淡染”的创作风格,色彩层次感凸显。

代表们驻足观看瓷板画《惠风和畅》。

介绍起作品,黄小玲说了一个最,“《惠风和畅》这一幅作品,花了近三年才完成,设计108套工序,是省内最大的釉下五彩瓷板画”。

要在瓷器上妙笔生花,首先要练好基本功。

黄小玲介绍,有时候为了画好一根线条,苦练一天,也不见得能让自己满意。

单是画线条,她当年学艺时就练了七八个月。如今,她依旧坚持每天早起,扎实练基本功。

作为醴陵陶瓷界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一直致力于推动釉下五彩“走出去”。

今年,她带来的建议,也与此相关,“建议相关部门从各方面加大对陶瓷产业的扶持和宣传推广力度,加强技术、人才、劳动力、服务等方面保障,为传承创新陶瓷文化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不断擦亮‘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名片”。

展示湖湘文化的一扇窗

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布置里,成新湘读到了一种传承。

20年前,成新湘的师父带着她绣制了《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一直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

湘绣《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

20年后,她带着学生绣制的《天下洞庭》和《沁园春·长沙》,也进入了湖南厅,“时代在变,湘绣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精益求精的‘绣花精神从未改变,一直在传承。”

这里,不仅记录着一种湖湘工艺的传承,也成为了一个展示湖湘文化的窗口。

对此,黄小玲也有很多感慨。

湖南又称为“芙蓉国”,湖南的省花为芙蓉花。湖南厅的五扇大门,都有一朵芙蓉花镶嵌在门扉中央。她介绍,“这些芙蓉花还巧妙融入釉下五彩工艺。为了让芙蓉花如画一般展示出来,光设计稿就更改了50多稿”。

此外,与瓷板画相得益彰的4个“潇湘盛景”瓷瓶,上面有着矮寨大桥、十八洞村、南岳衡山、紫鹊界等湖湘景点,展现了湖南的秀丽风景和脱贫攻坚伟大成就。

来自湖南桃源县的木纹黄大理石,也挑起了“大梁”,成为厅内的8根大柱。

目前,湖南厅已对外开放,等待着更多喜欢湖湘文化的人们到来。

螃蟹.gif

来源:红网

作者:刘玉先 何青

编辑:陈星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7/58/1363020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