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2023林业总产值5371亿元:绿色“钱库”成为生态富民新马力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李利拉 编辑:徐丹 2024-03-27 09:30:4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通讯员 李利拉 长沙报道

森林是钱库,其主要是指森林可以向人类持续提供多种产品,包括木材、能源物质、动植物林副产品等。同时,又提供了重要的空气调节、土壤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品和服务,所有这一切构成了“绿色GDP”的核心内容。

可以说,重视森林,发展林业产业,就是重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3年,湖南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371亿元,特别是湖南茶油、潇湘竹品、林下臻品“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跑出了生态富民新马力。

促油茶三年行动出成效

“油茶三年行动,政策是第一推动力,更是强大保障。”湖南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是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的第一年,湖南扛牢油茶第一大省的责任担当,强化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出台各类政策措施。

湖南省委将油茶生产任务写入省委一号文件,以此为带动,全省先后有7个市州38个县市区以党委或政府的名义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省林业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总体要求、行动目标、发展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联合印发《关于保障油茶生产用地的通知》,从保存量、扩增量两个方面入手,保障油茶扩面提质用地需求。

图为衡阳县大安乡水寺村油茶种植基地,工人正在为油茶树除草、剪枝。

2023年,全省调整公益林2.65万公顷用于油茶扩面。《湖南省促进油茶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出台,标志着湖南油茶产业发展迈入法制化、规范化新阶段。

“培育高产新品种、提高油茶的产量”,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陈永忠看来,这是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的核心。

陈永忠介绍,全国油茶品种目录主推16个品种,湖南湘林、三华系列品种占了6个。近期,湖南油茶分子育种取得新进展,省林科院育种团队选育出“国油”系列4个高抗、高油系列,中南林科大育种团队创制出“德油2号”“德油3号”“德油4号”3个油茶新品种,预计每公顷产茶油超1125公斤。

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湖南油茶主产区大力开展以新品种为核心,以新技术、新场地、新产业链为重心的油茶产业发展新模式。省林业局成立油茶三年行动科技支撑专家组,派出大批科技人员赴重点油茶县进行技术指导。

与以往不同,祁阳市种植大户谭小科今年采取水肥一体化栽种新模式,在他新承包的46.67公顷山地上栽种油茶苗。

“过去,平均每公顷种1650株左右,由于通风不好、光照也进不来,高密度种植并没有带来高产量。现在,在专家指导下,每公顷种820—900株,利于油茶生长的同时,也更方便机械化作业。”谭小科说。

株洲市县两级下派林业专家和林业科技员,采取蹲点服务形式,与种植户共同攻克产量难关。通过调整密度、合理修剪、均匀施肥、保花保果等技术改造,2023年油茶每公顷鲜果产量达到6000公斤,比2022年翻一番。

一些地方还推广“油茶+”种植模式。永州市零陵区新造油茶林套种粉防己等中药材28.67公顷,祁阳市套种黄豆、花生等经济作物20公顷,邵阳县老油茶林下种植红松茸8公顷,湘西自治州广泛推广油茶套种迷迭香333.33公顷。

湖南是油茶第一大省。

“采取标准化种植,适度规模、适度加工,经营管理从粗放转向精细,将一二三产业融合,这才是未来油茶产业的发展模式。”陈永忠说。

2023年以来,湖南省已新造油茶林6.62万公顷,改造低产林9.82万公顷。湖南省林业经济发展中心主任邓绍宏表示,“目前油茶产业主要任务是提质量、推增量,我们有信心到2025年湖南茶油产量达到50万吨。”

抓竹产业发展新机遇

桃江是湖南竹林面积最大的县,有南竹7.67万公顷、高产竹笋两用林7533.33公顷,年产竹材4000万根。2023年实现竹产业总产值155.21亿元,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桃江县持续推进竹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一批生产“以竹代塑”产品的企业在桃江集聚。

竹海天问书院。 熊朝阳/摄

箱联天下(桃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竹材边角料经粉碎加工,变成一两毫米宽的均匀竹纤维。它们与废旧塑料一起,被倒入大容量原料捏合机,变成一块块竹塑托盘。

“竹纤维韧性强,竹塑材料的性能优于纯塑料。”公司负责人介绍,相比上万元1吨的塑料新料,竹塑托盘把废弃物变成资源,成本上有着绝对优势。此外,竹塑材料采用模压工艺,生产过程不需要水洗、造粒等工艺,更加环保。

2023年11月18日,以“以竹代塑”为重要议题的首届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双碳创新发展大会在长沙召开。作为竹资源大省,湖南迎来发展新机遇。

湖南全省竹林面积121.66万公顷,居全国第三。2023年全省竹产业产值达600亿元,已建设2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35个省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明确将竹产业打造为全省十大特色优势农业千亿产业之一。

为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1月湖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8年全省竹林面积稳定在121.66万公顷左右,培育规模以上竹产业龙头企业150家,基本形成链条紧密、三产融合、科技支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实现全省竹产业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

在桃江县国家南竹产业示范园区、双牌县竹产业科技园,竹制品琳琅满目。除了烟灰缸、茶杯垫、办公用品及摆饰外,大件的纯竹结构建筑、露营房车受到市场欢迎,产品远销海内外。

竹纤维环保餐具。 桃江竹产业中心/供图

以竹代塑,科研先行。湖南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将组建湖南省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竹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引领竹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稳步推进“潇湘竹品”公用品牌建设,高质量实现“双碳”和生态惠民的目标。

桃江县成立了竹产业研究院,与国际竹藤组织签订合作协议,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推动竹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全国第一栋大体量三层全竹结构科研实验示范楼在桃江拔地而起,“钜亿科技”生产的竹刀叉勺餐具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并在厦门航空等推广使用。

“我们还与长沙湘江新区对接,规划在该区新建一栋展示现代竹产业的竹结构样板间。”桃江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桃江新增笋竹产业发明专利36个,湖南省竹产业研究院、国家级“以竹代塑”应用示范基地即将一一落户桃江。

推林下经济融合发展

在娄底市新化县石冲口镇,全国第一个黄精种植示范基地生机勃勃。通过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油茶+黄精”“红豆杉+黄精”等林下套种经济“共富体”带来的收益超过8000万元,累计分红200余万元。

新化县石冲口镇党委书记罗正平介绍,2022年以来,镇内投资2000万元推进天龙山黄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新增5条黄精产品自动化生产线,5年内可建成一条集繁育、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高标准黄精产业环线。

林下套种黄精。资料图

作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新化县坚持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一套适宜本土的黄精生态种植技术体系,促进了黄精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县黄精种植面积达6666.67公顷,从业人员超12万,2023年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黄精产业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黄精产业的成功,只是湖南林下经济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湖南林下经济产业类型丰富繁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复合型经济日新月异,探索出“林下经济+美妆产品”“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汨罗“栀子花+花海旅游”、资阳“迷迭香+化妆品”等产业初具规模;桑植县开展“一苗三基地”“一园三平台”建设,推进粽叶产业发展;衡南县发展特色经济林果土枇杷,推动种植、仓储、加工、营销等上下游产业链有机衔接,培育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融合发展,创新推进。这几年,我们累计推广中央和省级财政林业科技项目7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建立了湖南林下经济中药材科研试验基地、湖南省林下药用植物园。”湖南省林业经济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全国首家省级林下经济科研机构湖南林下经济科研示范中心,已获省科技进步奖等成果6项、发明专利6项,推广成果6项,成功推广林下菌根性食用菌、天麻等繁殖栽培技术约666.67公顷,在全省辐射建设各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约6666.67公顷。

到2023年,湖南有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03家,其中59家成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之首。

“融合发展是方向,增绿富民是目的。”湖南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将积极探索林地流转、产业孵化的好方式、好途径,力促林下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本土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效应,指导林企落实与林农之间的利益联结,通过林下经济及其他林业产业发展让林农增产增收。同时,做实做细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李利拉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7/61/136759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