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湖南既是湘商难舍难分的故园,也是兴业谋事的热土。2023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毛伟明先后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湘商回归企业家代表座谈会。省委省政府出台一整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湘商大展拳脚打造更广阔的舞台,让湘商在湘更吃香。
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湖南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妇联重磅推出《湘商》融媒体专题,用《巾帼传》《创业纪》《园区志》《校友汇》4个系列生动再现湘商的创业传奇、政企双向奔赴的时代影像以及湖南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如今的娄底经开区已成为湘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精彩缩影。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摄影 朱丽萍 娄底报道
二十年,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可对于娄底市经开区76.5平方公里土地而言,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跨越之旅。
从野蛮生长,到以钢为“纲”;从“材料”为主,到“材”“力”多元发展,作为全省最晚起步的地市级综合性园区之一,娄底经开区通过不断改变发展逻辑,不断发展,从20年前的“河边滩涂”,一步步蝶变成今日的“实力园区”。
如今的娄底经开区已成为湘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精彩缩影。
21年前的老照片,展现了当时经开区建设的艰辛。
滩涂建园
新中国成立时,娄底还是一个山村小镇,人们依靠传统农业生产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改革开放后,金竹山火力发电厂、资江氮肥厂、锡矿山矿务局等众多国企先后崛起,娄底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全国经济建设输出能量。
资源型产业,曾为娄底带来荣耀,也造成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破坏严重、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当历史车轮驶入21世纪,新千年曙光给娄底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2003年4月28日,娄底经开区第一公园举行开园建设,这也标志着娄底经开区顺时而生。
娄底人民以敢闯敢干、攻坚克难的精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一幅山河壮阔的园区宏图徐徐舒展。
一片黄土地中,工人们肩扛手提,身上满是尘土和汗渍,但脸上却充满了笑容……翻看档案馆尘封已久相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展现了当时经开区建设的艰辛。
“当时之艰辛,现在回想起来简直不敢想象。”娄底市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局长颜正华从建园之初就一直待在经开区,他见证了经开区二十来年的筚路蓝缕,见证了从在一片滩涂中奠基到功能完善、经济繁荣的蜕变。
时间刻度,记录前行足迹。
2012年,娄底经开区成功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一次创业”的预定目标,开启了“二次创业”的崭新征程。
2015年,娄底经开区成功迈入全省“千亿园区”俱乐部,加快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2022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工业总产值均突破千亿大关。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63家,其中百亿级企业达到3家,十亿级企业达到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104家。
2023年,湖南宏旺年产96万吨硅钢、涟钢1580热轧线、涟钢冷轧硅钢、VAMA二期等一批百亿级项目顺利投产,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娄底经开区评价第77位,居中部地区18位,全省第2位。
20年来,娄底经开区累计招商引资1781亿元、建设项目553个、引进各类企业1875家,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
这是一组饱含“自信与奋斗”的数据——2022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03亿元,是2003年的177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是2003年的228.8倍。
今天的经开区,以占据娄底市不到千分之八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近1/3的规模工业增加值、2/3的外资外贸、1/4的税收。
作为从涟钢高炉里炼出来的“钢铁侠”,娄底经开区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钢。
以钢为“纲”
作为全省启动最晚的园区,娄底经开区如何发展?
因钢而生、因钢而兴,娄底被称为湖南的“鲁尔区”。
过去,这里诞生了湖南第一炉铁水、第一支棒材、第一卷板材。
作为从涟钢高炉里炼出来的“钢铁侠”,娄底经开区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钢。
在第一批入驻经开区园区的企业中,就有不少涉及钢铁的企业。其中湖南三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三泰新材企业院内,一座艺术雕塑巧妙地展示着企业引以为傲的产品——不锈钢覆层钢筋。
不锈钢覆层钢筋主要为满足桥梁、隧道、码头、海工等腐蚀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而设计开发,是一种双金属复合材料。
2009年,娄底经开区把产业配套作为主攻方向,以汽车板等汽车产业项目为龙头,倾力打造精品薄板深加工及配套、汽车和工程机械配套、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
钢铁产业被进一步延长。
2012年,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娄底,受全球“三期叠加”的影响,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支柱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娄底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娄底经开区,结合自身特色,不断向外发力。
凭借着政策、资源和服务优势,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简称VAMA)落户经开区。
走进VAMA,只见花红柳绿,宛如置身花园。宽敞明亮的车间内,现代化生产线正在忙碌生产。
作为湖南省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VAMA落户之初,娄底经开区在与其他园区的选址竞争中一举胜出。自此,园区西面一大片荒郊野岭上,一座偌大的蓝色厂房拔地而起。
今天的VAMA,具备全系列高端汽车用钢供应能力,已与奔驰、宝马、大众等合资车企,吉利、奇瑞、广汽等国内车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闸门一旦开启,洪流破闸而出,工业经济自此井喷。
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世界汽配巨头法国法雷奥、华安钢宝利等大型跨国企业在这里落户;华润集团、中国供销集团等央企大集团在这里投资;三一集团、东旭集团等民企巨头在这里兴业;博盛新能源、安迪亚斯等战略性新兴企业在这里做大做强……
大项目引领大转型,大产业带动大发展。
今年春节,在钢铁新材领域,娄底经开区7家“钢”字号规上企业以“开局即冲刺”的状态投入生产。
娄底抢抓机遇延链、补链、强链,部署推进电力变压器、电机、家电“三电”产业招商引资“双百”攻坚行动。
如今,娄底经开区“钢链”不断延伸。2023年,完成钢铁新材规上工业产值884.5亿元。
娄底经开区将硅钢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点。
应“材”而立
单一就意味着脆弱,只有提高多样性,才能同步提升自己的稳健性和反脆弱性。
2019年,娄底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首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5个部门组织对湖南中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修编,赋予娄底“十四五”建设“材料谷”的产业分工任务,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娄底材料谷与长株潭协作区并称为“三谷一区”。
此后,娄底将“材料谷”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大力推进。
娄底经开区紧抓时机,将自己打造成娄底“材料谷”建设主战场,娄底经开区一马当先,积极引领产业结构向“高精特新”跃升。
硅钢,被誉为钢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促进电气产品升级换代的关键战略材料。能否生产高牌号取向硅钢,是衡量一个地方特殊钢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娄底经开区第一步,就将硅钢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点,一方面不断支持园区内钢铁企业创新升级,一方面成立硅钢专项招商工作组,向全国乃至全球硅钢企业展示娄底的诚意,让娄底经开区成为湖南的新“硅谷”。
作为钢铁新材“链长”,涟钢一马当先。坐拥千万吨优特钢生产能力,具备600万吨以上的硅钢热轧基板产能,是国内最大硅钢基料供应商。
2022年7月,第一卷取向硅钢冷硬卷下线,实现了系列牌号取向硅钢基料全覆盖。同期,投资80亿元在娄底经开区硅钢产业园建设磁电项目,用地901亩,新增80万吨无取向硅钢、40万吨取向硅钢产能。
同在硅钢产业园的浙湘新材,长435米、高3层的生产线机声隆隆,来自涟钢的钢卷经清洗、加热退火、涂层等数道工序,“摇身一变”为硅钢。
2021年,浙湘新材高牌号硅钢项目(一期)落户娄底经开区,并于当年投产,改写了湖南不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历史。2022年8月,为高端电机量身定做的0.35mm厚的硅钢下线,产品进入电机行业领先企业供应链。
在金磁磁材生产线项目现场,第一期建设年产38万吨冷轧无取向硅钢生产线及5万吨HiB钢常化酸洗生产线也投产了,第二期将建设铁芯高速冲片智能化生产线,推动硅钢产业“延链强链”。
2022年11月,乐立保电力年产6000台(套)高效节能变压器开工建设。
“为了让硅钢产业能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延链补链强链,我们大力引进‘三电’企业(电机、变压器和家用电器),努力打造以‘三钢三电’为核心的现代化钢铁产业集群。”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曾超群介绍,娄底市通过开展“双百”攻坚行动,对国内知名度高、活跃度强的“三电”企业进行梳理,选定278家企业组织8支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目前,已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89.1亿元,在谈项目24个。
自此,娄底经开区硅钢基料—成品—终端产品的产业闭环逐步形成。
这,当然不是娄底经开区“材料谷”的全部。
在新能源领域,围绕锂电材料、蓄能电池、光伏电池等“风口”,聚集了安地亚斯、博盛新能源、电将军、中电投、华能、七大洲照明等16家企业,百亿新能源持续为“材料谷”升温。
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五江高科、创一电子、利通磁电、奕瀚电子、云传工业等企业竞展风流,百亿级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风生水起。
其中,五江高科深耕光刻胶20余年,陆续攻克了精密涂布、树脂合成、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携手国内相关企业,先后成功开发出PE膜和PET膜,打破了国外感光干膜技术垄断地位。
在多金属复合材料领域,三泰新材、文昌科技、京纳清科、东宏诺一等企业结伴而行,共建百亿产业集群。
“聚焦‘材料谷’建设,我们整合优势资源,努力打造最优良的产业生态,贯通‘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到终端产品制造’全生产链条,形成钢铁新材、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先进材料、电机设备等全制造业链条。”娄底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肖雄杰信心满满,到2035年,将构建起产值3000亿级的“材料谷”产业生态圈。
中阳生态电力科技谷。
“电力”崛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以输变电安装为核心的电力工程建设产业,是娄底经开区的传统优势产业。
自1978年成立首家输变电安装公司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娄底经开区大埠桥人实现了从“打工者”“小老板”到“企业家”的转变,现有输变电施工企业100多家、施工队伍2000多支,带动就业5万余人,赢得“电建湘军”的美誉。
为了迎接“电建湘军”回乡,娄底经开区审时度势、科学布局,顺势提出“总部经济”概念,规划建设电力科技专业园区,吸引遍布全国的“电建人”回乡创业。
2020年4月,中阳生态电力科技谷A区一期动工。经过3年的不断建设,一个集办公、生产、仓储、物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横空出世。
自2017年10月25日第一家企业招商入驻起,目前已签约100多家企业,吸引湘江电力、湘中输变电、恒鑫输变电、华灿电力等众多输变电安装“头部企业”纷纷入驻,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行走在中阳生态电力科技谷,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林立绿树之中,商业活力与森林般的办公环境融合发展,宛如一个巨大的森林公园。
如何让企业愿意回来,来了留得住?娄底经开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为电力科技谷入园企业出台了一系列量身定制的优惠政策,按照不同标准,给予企业产业扶持、租金减免、购置补贴等。
在中阳·生态电力科技谷总部大楼一楼大厅,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以红底相衬装裱在屏风上的“为人民服务”5个鎏金大字,屏风后整齐排列着一排排标准服务柜台,有“一件事一次办”窗口,有“帮代办”窗口……有关园区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职能部门都到齐了,工作人员端坐各窗口台前,微笑着迎来送往,让企业或办事群众满意而归。
“优化营商环境,我们从优化政务服务开始。”娄底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寄忠告诉红网时刻记者,“这里是我们全新打造的政务服务大厅,可为办事群众或企业提供企业开办、房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办理。”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娄底经开区着力打造高效优质便捷的政务环境,积极构筑营商环境最优地,全力培育一流产业生态。
在提升软实力上,娄底经开区研究出台了《关于盘活资源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促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暂行办法》等一揽子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实现319项政务审批“园区办”、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给直兑”;大力推行全程代办、一次办结等改革,目前已有256个项目进入代办流程,助推67个项目快速投产。
在做强硬环境上,娄底经开区先后投资81亿元实施217个项目,全面升级水电路气讯,启动东站货场、西站货场建设论证,建设“材料谷”铁路专用线,建成公铁多式联运中心,切实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吸附能力;聚焦产城融合,狠抓片区开发,持续完善基础配套建设,推动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共生共荣。
在做实要素保障上,娄底经开区深入开展要素保障攻坚行动,2022年征迁土地突破2000亩,处置低效(空闲)用地3543.75亩;落实“减免退缓”税费13.4亿元,兑现政策扶助资金6.97亿元;撮合银企授信36.5亿元,88家中小微企业获贷4.36亿元,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亟需输血的融资难题。
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娄底经开区瞄准产业链持续发力,增长有速度、有质量,发展有活力、有动力,在建设现代化新园区的征程中,一幅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的发展画卷正沿着既定发展方向徐徐展开。
新闻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朱丽萍
编辑:陈星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