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为“祖宗”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廖红兵 编辑:廖浩宇 2024-04-04 22:16:51
时刻新闻
—分享—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但在我们的认知里,清明节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祖。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宋代诗人高翥所描绘的清明节扫墓场景,与今天似乎别无二致。

文化传承的力量,不得不让人感慨和敬畏。

虽然“祖宗”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神圣的,但或许仍有不少人并不明白到底何为“祖宗”。

“祖宗”这个词源自《礼记·祭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祖”字本为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祭祀时放置礼品的礼器。演变至小篆阶段,另加义符“示”,成了会意兼形声字,隶变后楷书写作“祖”。祖亦有初始、源头的意思。

图片

“宗”字最早见于我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且在古汉语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特定含义。上古先人所造的甲骨文“宗”字,在字形上直观表示的就是“在庄严的建筑物内设台祭祀天地和祖先”。

图片

笔者认为,在字义上,将“宗”与“祖”相关联,可以基于一个家庭之内以其中某一代人(当世)为基准,对全家上下五代人的辈分称谓分别作出界定。

如果把作为基准的那一代人(当世)称之为“示”,其儿女那一代人称之为“小示”,其父母那一代人称之为“大示”,将“大示”定义为“宗”,将其父母的父母那一代人称之为“祖”(或叫“太宗”),然后将再往上那一代人称之为“太祖”。

由此可知,“宗”就是特指任意一代人的父母那一辈人,“祖”就是特指任意一代人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人,把“祖”和“宗”合起来构成的“祖宗”一词,就是泛指从任意一代人的父母开始往上的列代祖先。

这也就是说,“祖宗”并非固定的,而是变化的。

以你我为例,在我们没有结婚生育前,我们是“小示”,父母是“大示”即“宗”。

一旦我们结婚生育,有了孩子。孩子即为“小示”,我们就晋升为“大示”,也就成了“宗”。

所有,终有一日,子女也会成为“祖宗”。

图片

▲2023年5月2日,家住湖南湘阴县南湖洲镇南湖新村的百岁老人黄三元,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图源:湘阴融媒)

在中国人的家庭中,长辈们总是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晚辈们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除了苦口婆心地谆谆教导晚辈之外,还自觉自愿为此一生不辞辛劳,再苦再难也都认了。

在这种传统的熏陶下,晚辈们逐步过上比上一代更好的生活,又岂能有忘记长辈恩德的道理?忘恩就意味着负义,负义就违背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属于大逆不道!

于是乎,设台祭祀祖先,以“不忘祖辈恩德、牢记祖宗教诲、为了祖宗增光”为主旨的庄重仪式就应运而生。

我们每个人出生后,父母辈和爷爷奶奶辈在带我们长大的过程中,把他们从“列祖列宗”那里学来的诸多教诲以及自身所获得的正确认识,不断地教给我们,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家教”。

当我们明白“祖”和“宗”的定义后再来看,“家教”的执教者不正是爷爷奶奶辈这个活着的“祖”和父母辈这个活着的“宗”吗?

“家教”不正是“由祖宗来教导”的一种具体表现吗?“家教”的内容不正是贯穿着“祖宗的教诲”吗?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家教文化源远流长。

家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比如,家族祠堂就是一个家族传承家风家教的重要场所,由此形成的祠堂文化,其核心就是一个家族传承“祖宗的教诲”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中国许多地方,一些大姓家族的祠堂仍“香火不断”,不少农村家庭的堂屋里,仍保持着供奉祖宗牌位的传统。

而祠堂除了祭祀祖先,往往也有很多训诫子孙、教诲后辈的庄重场景。

但祠堂并非随时可进,也并非每个家族都有。所以,在更多时候,家庭的堂屋(客厅)承担了祠堂的部分功能,成为教育子女、传承“祖宗的教诲”的地方。

我们常说,“堂堂正正做人”,“堂”的由来大概就在于此。

图片

▲位于湖南洞口县高沙镇的曾八支祠,已成为颇具规模的宗祠文化博物馆。(雷振梁/摄)

由于被界定为“祖宗”的那两代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出生成长,就必然会有新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跨入“祖”和“宗”的行列。

这些跨入“祖”和“宗”行列的一代又一代人,又会不断把通过学习或实践获得的认知融入到“祖宗的教诲”中来,而且还能不断修正祖先们由于历史局限而留下的错误认识,以利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的“祖宗”始终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替的,是“与时俱进”的,是“鲜活的”。

近年来,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家风的重视,有目共睹。

在清明之际,我们重新认识“祖宗”,同样是为了与时俱进、鲜活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加坚如磐石,充满生机活力。

螃蟹栏目.gif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廖红兵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8/96/137040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