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思政教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好湖南厚重的革命文化,积极探索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拓展思政教育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革命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中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时代特征、广泛的社会基础。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断创造的历史产物,深刻体现了党带领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中展现出来的革命精神、革命历史和革命遗址等三种文化形态。
革命精神是对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的概括总结,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不同时期,创造了众多具有深厚中华民族底蕴、鲜明无产阶级特色的革命精神,形成了革命精神谱系,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整个革命文化中,革命精神是核心,发挥着铸魂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作为革命者,不能没有革命精神,更不能“丧失了革命精神”。
革命历史源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这个伟大实践,既体现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体现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在不同时代的成长历程,体现为党在不同时期完成相应目标的组织奋斗,体现为党自身为确保目标实现而进行的自我革命和理论创新。等等。因此,一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既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生动实践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党的自身建设史和理论创新史,这些历史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层次清晰,构成了革命史的鲜明特色。作为革命文化的实践形态,革命历史是主体,集中展现了党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全过程。革命历史镌刻了近现代以来党和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时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革命遗迹是指党成立以来在革命过程中留下的遗址、痕迹和纪念建筑等的总称,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党的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重要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墓地;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遗留物、墓地;革命纪念碑(塔、堂)等纪念建筑。作为革命文化的物质形态和外在表现,革命遗存承载着无数先辈的动人事迹、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见证和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遗存的保护利用工作,多次亲自考察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
革命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器
思政课用好用活革命文化资源,既有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也有革命文化自身力量的外部满足,还有反对各种错误思潮的现实需求。
革命文化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革命文化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蕴含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方向、深厚的人民情怀,是新时代青年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的动力源泉。要让革命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红色血脉传承永续,培养有崇高理想信念、有高尚道德情操、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担当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革命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在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三种文化形态中,革命文化构成了其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且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让革命文化教育成为思政治教育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鼓励探索不同路径和方法,善于把革命文化内嵌于思政课教学,发挥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作用,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有思想、有温度的课。
充分挖掘革命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革命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构筑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大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社会各界都要要加强红色文献保护利用,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要用好用活党和国家红色资源库,引导青年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力量。思政教师要从历史、理论、实践多维度讲清楚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增强青年对党、民族、国家的自信和认同,发挥好红色文化以文育人的实效。
创新革命文化教育形式。传承革命文化,要顺应新时代、面向新青年、把握新潮流,创新思政教育教学形式,将革命文化内嵌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建立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多元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用好用活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要发挥好网络教学作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作用,引导和解决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知识性学习。同时,要重视实践教育方式,把思政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利用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等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多种教学形式,让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渗透。运用现代新技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平台,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健全革命教育管理机制。加大革命遗迹保护力度。革命遗迹作为革命文化的物质形态,见证和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拥有大量革命遗存,其中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址遗址达3万多处,可移动革命文物近50万套。如何让革命遗存利用好、活起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将学生带出思政课堂,亲自参与和体会革命先烈当年生活、战斗甚至牺牲的地方,亲身体验式教学,既是文物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也是思政工作者要回答的问题。用好用活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还应发挥好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作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在增强革命遗存的生命力影响力的同时强化革命遗存的教育功能。强化机制保障。要创新思政课管理机制,推动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各级党委应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方面强化思政教学管理的领导和指导。真正做到“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完善管理、教学运行机制,聚合各界力量,建立思政社会实践资源库,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省社科重大课题“新时代高校‘三进’工作研究”阶段性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张维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