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家传大爱,共筑家国梦。博大精深、代代相传的家风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资源。红网株洲站记者将镜头对准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字号”荣誉获得者,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谱写小家大爱新篇章。
陈艳辉。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曹缇 李卫林 株洲报道
在湖南省茶陵县界首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位普通的90后乡村女教师——陈艳辉。自2013年大学毕业以来,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接过祖辈的教鞭,成为了一名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她的故事,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更是一种家风的传承与弘扬。
四代传承,献身乡村教育事业
陈艳辉和家人一起读书看报。
陈艳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她的家族四代人都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从小耳濡目染,她听闻了曾祖父教书育人的故事,也见证了爷爷和父亲对教育的热情与坚守。
在她眼中,爷爷和父亲每周只回家一次,平时忙于教学工作,鲜少有时间陪伴家人。然而,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深深影响了陈艳辉,让她坚定了自己从教的决心。
“我要像他们一样,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陈艳辉如是说。在她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因此,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她相信,教师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艳辉巧妙地将家风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她善于讲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风熏陶。
每学期开学之初,她总会给学生们讲三句话:“我不怕你们成绩差,就怕你们不跟着我来;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我们一定要学会懂得感恩。”这三句话不仅成为了她的教学理念,更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座右铭。
送教上门,照亮特殊儿童未来
陈艳辉为特殊儿童送教上门。
随着对教育的深入理解和实践,陈艳辉发现乡村中还有一些特殊儿童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到校就读。这些孩子渴望知识,却面临着学习的困境。
陈艳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从2016年开始,她毅然决定为这些特殊儿童送教上门。
八年来,陈艳辉骑着摩托车穿梭于乡间小道,行程数万公里。她的摩托车声,成为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上课铃声”。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她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孩子。在她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
送教上门的过程中,陈艳辉不仅教授孩子们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感恩之心。她耐心地教导孩子们读书写字,手把手地教他们做家务。她的付出让这些特殊孩子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希望。
“当我看到这些孩子们从不会说话到能够流利地表达,从不会写字到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陈艳辉感慨地说。她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教育,更是为了给这些家庭带来希望和改变。
以爱之名,书写教育人生之路
陈艳辉与学生在一起。
陈艳辉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乡村教育的道路,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今年7月,她荣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9月份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最为平常、最为普通的,能够获得这些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更是责任。”在荣誉面前,陈艳辉没有停下脚步,她表示将继续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更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茶陵县,陈艳辉的事迹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更多的教师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她不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文化的传承者和心灵的引路人。她的坚持和付出,让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爱的温暖。
深知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陈艳辉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她注重与同事们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这种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赞誉。
“良好的家风犹如冬日的太阳,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陈艳辉深知家风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家风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因此,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家风的培育和传承。她鼓励学生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明家风代代相传。
陈艳辉的教育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无私的奉献。她的故事,不仅是对自己教育生涯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教师的鼓励和鞭策。
“只要心中有爱,手中有力,就一定能够点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未来之路。”陈艳辉坚信这一点,并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书写更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李卫林
编辑:颜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