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星空与半棵树》摘得第二届“芙蓉文学图书榜”桂冠作品。
红网时刻新闻12月21日讯(记者 蔡娟 王杨 王诗颖 李丹 任洁)12月21日晚,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盛典在长沙铜官窑古镇举行。盛典现场,揭晓本届“芙蓉文学图书榜”10部上榜作品,陈彦《星空与半棵树》摘得桂冠。
“芙蓉文学双年榜”分为两大榜单,在全国范围内评选的“芙蓉文学图书榜”和在《芙蓉》杂志范围内评选的“芙蓉杂志榜”。“芙蓉文学图书榜”彰显湖南出版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体系,“芙蓉杂志榜”激励支持杂志的优秀作家作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本届芙蓉文学图书榜,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包括非虚构作品)、诗集分别有哪些作品上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作品,感受中国当代文学的万千气象。
桂冠作品
陈彦《星空与半棵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05月)
图书简介:通过半棵百年老树失踪的事件,引发出位于秦岭深处一处村镇的社会震荡和众生相。小说看似是写上访,实则借由上访写出了整个农村生态,尤其是基层管理的困境,对非纯然人为的系统性问题揭示得极为深刻。通过对乡村社会变革和农民生活的描绘,小说还揭示了城乡差距、社会不公等现实问题。
发榜词:半棵树,望星空,看似寻常的故事折射了人生命运的转承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融入了乡村与城镇、人间与自然、大地与宇宙的诸多深厚意蕴。生活化的故事,戏剧性的叙事,彰显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心系天下的人民情怀。
长篇小说
王跃文《家山》(人民文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12月)
图书简介:以大革命时期至新中国建立二十余年为时间背景,讲述了湘西沙湾村的历史巨变。小说以小博大,写的是一地一村,又分明是乡土中国,以一村的历史写出了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本土特征,也写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到近现代民族巨变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作品运用了大量方言古语,以细腻鲜活的笔触描绘了乡土中国的风土人情,写出了普通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中的命运沉浮,生动展现了家族血亲、婚丧嫁娶的文化与习俗,私塾新学、农田水利的开办与兴建等方方面面。
发榜词:以浓郁的风俗世情描写,展示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百年变局。激情礼赞民众的实干精神,精准描叙积跬步以成千里的变革成就,深刻观察与揭示民心的流向,显示出历史反思的时代高度。总体性观照和想象性虚构的精彩呈现,把乡土叙事史诗传统的建构推上新的境界。
鲁敏《金色河流》(译林出版社,2022年03月)
图书简介:选取改革开放后民企蓬勃发展背景下的第一代小老板为主人公,借助一个家族40年的沧海桑田,折射出从传统走向开放和现代的东方财富观与代际心灵史。从与社会和历史的关系而言,《金色河流》是鲁敏迄今所有作品中折射最深广的一部,主人公身上体现了一种个体对整体阶层包容的主体性,正是借助他的发家史,小说呈现出个体逐利者与时代整体间显豁或隐秘的必然关系。
发榜词:《金色河流》是一条映射着改革开放辉煌和艰辛的历史之河,也是一条穿过物质世界追问有与无的哲理之河。作者以优雅的文字表达了对物质与物质创造者们的尊重与爱慕。主人公以其有情有义,实现了对物质和精神的真正“拥有”,并横渡生与死的金色河流,抵达善的彼岸。
葛亮《燕食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07月)
图书简介:从同钦楼主厨荣贻生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呈现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作品聚焦于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碰撞与融合,通过对美食元素的深入挖掘,从不同阶层的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呈现出多元丰富的文化景观。
发榜词:粤方言的适度穿插征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嵌套杂糅为一体的叙事方式设定,几近流光溢彩的精细饮食描写,深刻人性洞察基础上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凭借以上种种,作品所最终打造出的,正是一部以饮食书写为中心的日常生活史诗。
中短篇小说集
艾伟《演唱会》(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01月)
图书简介:《演唱会》由7个短篇小说构成,小说展示了短篇小说艺术可以抵达的深度和广度,展现了艾伟对短篇小说这一形式的驾驭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核心在于探讨人性、情感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书中每个故事都各自探索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深度,从生活的破碎与创伤到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再到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自我认知,他的故事常常打破读者的预期,揭示出现实中隐藏的复杂性与矛盾。
发榜词:以微妙的笔触切入人性的深海,以精准的目光聚焦生命的创痛,以万花筒的镜像照出人间的犄角旮旯;在残损中展现完美,在残酷中照出深情。作一如既往地显示了艾伟纤毫毕现的高超手艺,以及执着于完美精神的“一根筋”。
蔡测海《假装是一棵桃树》,(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10月)
图书简介:《假装是一棵桃树》为著名作家、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得主蔡测海全新小说精选集,代表作者的生涯创作水准。本书共包括23篇短篇小说,作品题材广泛,街市、荒路、马车、风筝、案件、牧歌……23个故事,23种况味人生。有疼痛、有喜悦,有乡村,有历史,有人文,有关怀,有山川万物,有世间百态,是小的史诗,也是大的方志。
发榜词:用文学唤回和照亮童年记忆,是对新文学自叙传传统的致敬,也是为自我精神时空所做的坐标确定;人与自然互为主体的物人之道,昭示着从童年发现到宇宙发现的天启智慧;灵性充盈、趣味盎然的独特语体,洞察生命的透彻与机智,重振了当代文学个人心史的叙事方式。
散文集(包括非虚构作品)
孙郁《寻路者》(百花文艺出版社,2022年01月)
图书简介:以生动幽默的文笔叙写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人生经历、心态气质与审美追求,他们的人际交往中的丰富细节重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本书写民国文化名人,并不是要逐所谓“民国热”的浪潮,而是以真正“同情之理解”看那一辈人的人文追求和审美情志,体现出汉语学术性散文的别一种路径。
发榜词:既是对文化寻路者精神律动别具特色的重新考察,也是对现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与审美追求的再度探究。作品打通传统与现代,接续今天与未来,笔墨儒雅温润,还原了复杂时代的文化风貌,令一群在历史深处的文人重获生命,为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百年风云提供了新视角。
阿来《西高地行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3年06月)
图书简介:著名作家阿来的行走笔记。他行走在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甘肃等地,用脚和笔丈量世界,丈量内心。这部作品跟大多数游记的区别在于并不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扫描,而是敞开自我,以生命的光亮为指引,走进自然、历史、文化的深处。作品对文化发自肺腑的敬意和对历史油然而生的感伤,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发榜词:行走是阿来与大地、祖国、同胞缔结精神联系的方式。踏勘地景、博物格物、辨识风习和旧事,自第一步到无限远无穷远。发明新知、再造世界,作品以“西高地”之丰饶可能打开和想象中国。
诗集
马累《向晚》(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年01月)
图书简介:《向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人文性,显然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个特定的类别,他的诗具有高远的抱负和与众不同的原乡背景。马累固守在黄河边的原乡,在对黄河、鲁中平原的日常书写里,寻找自然与生命的尺度,重构乡村的诗意,《向晚》以辽阔的视野梳理现代汉语诗歌的精神向度,以怀旧、温暖做底色,以朴素、宏深做基调,整体风格干净而温暖,他的作品葆有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发榜词:充溢着来自土地的沉实与虚缈,弥漫着故乡赐予的旷远与亲近;人间烟火中透示着生存的感念,生命咏唱中生发出形而上的追问。温暖的怀旧伴随着深情的注视,灵魂的出离反推着精神的还乡。
胡续冬《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胡续冬诗选》(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23年09月)
图书简介:胡续冬是七〇一代代表性诗人之一,这本诗选选入诗人各创作阶段最具代表性诗歌共三辑128首,展现出这位70后诗人的丰富创作历程。这些作于不同阶段的风格各异、语言多样的诗歌,包含了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对生活细节的热情以及戏谑狡黠的观察。
发榜词:世界与自我的悖论,真实与荒诞、价值与虚无、美善与隐恶间的骑墙与摆荡。锋利的戳穿夹带着敷衍的缝合,诙谐的出逃混合着轻逸的抵达。作为“70后”智性写作的代表人物,胡续冬体现了这代诗人所企及的文化高度。
来源:红网
作者:蔡娟 王杨 王诗颖 李丹 任洁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