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陵景区鸟瞰。
文/张兴诚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泽东笔下的九嶷山,似一幅在岁月长河中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于潇湘大地之上,散发着如梦似幻的神秘色彩。
据《山海经》记载,南方苍梧之中有九嶷山,舜所葬。九嶷山因舜帝陵的存在,而被赋予了更为悠远的历史意义。
坐落在湘、粤、桂三省交汇地带的九嶷山,也并非单指某一座山峰,而是由多座山峰共同组成的壮丽山脉。
踏入九嶷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分石,它如同一把刺破苍穹的利刃,高耸入云。
传说,这是舜帝崩葬之地,其峰尖鼎立,仿若三位巨人在苍穹之下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远古之时,舜帝南巡至此,见此地山水清幽,民风淳朴,便心怀大爱,恩泽四方。舜帝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似山间清泉,润泽着每一寸土地;如林间清风,轻抚着每一位百姓的心田。
当他功德圆满、龙驭归天之后,灵魂便安息于这三分石下,与山川融为一体,成为九嶷山永恒的守护。
玉琯岩。
作为九嶷山重要景点之一的舜帝陵,庄严肃穆。陵庙内藏有众多珍贵历史文物,红墙黄瓦在翠柏掩映下尽显古朴厚重。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舜文化的博大精深。
陵庙前的神道,两旁石兽静默伫立,似在恭迎前来朝拜的后人。步入陵内,殿堂巍峨,香烟袅袅。
在这里,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片瓦砾都诉说着舜帝的功绩。
“德自舜明”,舜帝的道德光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照亮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天空,成为后世敬仰与效仿的楷模。九疑山因此成为中华道德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德孝之源,福地九疑”。
沿蜿蜒小径前行,心仪已久的紫霞岩在眼前展露真容。
岩洞内怪石嶙峋,石笋、石柱林立,在灯光映照下,如梦如幻,恰似仙境。
紫霞岩又名“重华岩”,“重华”乃舜帝之名,此名背后,是舜帝的传说与岩洞的奇景交织而成的神秘纽带。
相传舜帝曾在此休憩,他的德行之光与岩洞的自然之美相互辉映,化作这满洞的紫霞瑞气,萦绕千年,不绝如缕。
紫霞岩溶洞。
九嶷山的水,亦是灵动非凡。
潇水奔腾,澄澈如练,似一条玉带缠绕于山间。它倒映着青山翠影,流淌着千年的情思。
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泪洒斑竹,那点点泪痕,化为竹上斑斑,而她们的深情与哀怨,亦融入这悠悠潇水之中,随波荡漾,诉说着无尽的思念。
“舜帝庙遗址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有传世文献、存世碑刻、地下出土文物和丰富考古学实证相互印证的古帝王祠祀遗址。”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九嶷山玉琯岩遗址,目前保存完好的有南北朝至清代的摩崖石刻25方,近代名家名人摩崖石刻108方。”
“紫霞岩岩口轩昂,气势恢宏。岩内有可感、可视、可听的风洞、雨洞、雷洞、八音堂及雄壮的瀑布流水声。”
......
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解,置身其间,仿佛踏入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世界,无不感叹此地之神奇与雄伟。
九嶷山之美,不仅在于山水,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的无数赞美诗篇,让九嶷山从古到今吸引了无数景仰人的目光。
三分石。
“盖掩口之东峰,如排衙行戟,而此处之诸岫,如攒队合围,俱石峰森罗,窈窕回合,真所谓别有天地也。途中宛转之洞,卓立之峰,玲珑之石,喷雪惊涛之初涨,潆烟沐雨之新绿,如是十里,行至圣殿。圣殿者即舜载也。”徐霞客的文字,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九嶷山神秘而美丽的大门,让后人得以一窥其独特的风貌。
在这里,你可漫步山间小径,聆听鸟语蝉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可探寻古老传说,触摸历史脉络,领悟文化的深邃与厚重;可品茗香茶,尝特色美食,体验生活的惬意与悠然。
季冬时节,应“跟着徐霞客游湖南”活动组委会之邀,怀着兴奋与期待的心情,近距离感受了一把九嶷山的独特魅力。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悟,在这片深邃和壮美前,有文友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九嶷揽胜
九嶷山上瑞云闲,舜帝陵前意万千。
翠柏肃然迎访客,香烟缥缈绕流年。
紫霞岩内寻幽秘,考古公园溯远欢。
遥念圣君仁德厚,传说佳话至今传。
这样的诗,无不让人感受到九嶷山之美和诗人深陷九嶷山美景难以自拔的情感。
如今,九嶷山已然张开热情双臂,迎接四方来客。
来吧,九嶷山在等你,等你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等你聆听舜帝的古老传说,等你领略山水与人文交织的绝美画卷。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