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刻V播》20250715:住房“以旧换新”,最高补贴3万元

来源:红网 作者:刘惟烜 向玮 佘履安 龚晗 实习生 向思齐 编辑:陈星晓 2025-07-15 17:47:18
时刻新闻
—分享—

轻触时刻,V播在手!大家好,欢迎来到时刻V播,每天几分钟,几个话题,让你记得住、带得走、用得上。

【V讯】

【1】

7月14日,长沙市住建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发展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实施“以旧换新”购房补贴。长沙市家庭或个人出售自有住房后,一年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可按新房总价的1%申领购房补贴,单套最高3万元。

【2】

7月1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网正式发布《湖南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推行“减盐减油”专项行动计划(2025-2027年)》。针对湖南人喜辣重油、口味偏重的饮食习惯,行动计划提出,未来将制定“减盐减油”新湘菜地方标准,完善健康新湘菜标准体系。

【3】

近日,湖南省直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调整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为31291元、下限为2100元,单位与职工缴存比例最高12%、最低5%,月缴存额最高7510元、最低210元。

【评论】

7月12日,湖南衡阳一名女子突然昏倒在地,面色、手部发白,无脉搏且意识丧失,一名男子跪地持续按压,实施心肺复苏。事后,救人男子却被指有“袭胸”嫌疑,也有网友质疑,为啥不换个女的来按。(7月13日 深圳广电“第一现场”)

专业急救动作被恶意曲解成“袭胸”,这样的论调简直荒唐。心肺复苏的准确按压位置位于胸骨中下1/3处,即双乳连线中点,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点,另一手叠放其上,十指交叉。也就是说,要想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施救者的手不可能不触碰被救者。而每延迟1分钟实施心肺复苏,被救者存活率会下降7%—10%。

如果仔细翻阅过往的新闻不难发现,这样的苛责不是个例。如果让施救者在救人之外,还要承受额外的道德审判与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面临不必要的法律风险,试问,如果再遇到危急情况,谁还敢挺身而出?

红网评论作者董欣认为,“心肺复苏”被质疑“袭胸”,是一场舆论的跑偏,需要系统性纠正。法律与规则必须成为见义勇为者的坚实后盾。我们应该加速完善如“好人法”、《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细化与落实,明确紧急救助免责原则,通过法律豁免权鼓励见义勇为,使见义勇为者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对于那些恶意诬陷的行为,必须予以严惩,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

全民急救知识普及与公民道德教育也刻不容缓。医疗机构、教育部门、志愿者组织可联合开展常态化、系统化的急救知识普及,让急救基本技能成为公众“标配”。这不仅仅是技能培训,更是科学素养的提升,能有效破除对急救行为的无知和误解。当人们体验过心肺复苏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感受到满三分钟后手臂传来的酸胀,就能明白盯着胸部位置挑刺有多可笑

当然,网络平台、主流媒体要切实担负起自身职责。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平台是信息传播的关键点位,平台要切实担负起自身的监督审核职责,不仅要避免为了博眼球而煽动对立情绪,更不能成为谣言的放大器。

只有当法律为每一次善意出手保驾护航,当公众不断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当科学与理性成为舆论场的底色,“心肺复苏”才能不再被质疑为“袭胸”,才会让更多人在他人遭遇困境时能选择挺身而出。谁的心脏都可能突然罢工,而你我期待的,不过是当我们倒地时,有人能果断“出手”。

来源:红网

作者:刘惟烜 向玮 佘履安 龚晗 实习生 向思齐

编辑:陈星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1/59/151288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