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最近来湖南游玩的朋友们注意了,当你45度角仰望天空时,除了蓝天白云,视线里可能会逃不过它:一排黑黢黢的大家伙。它们被整齐地挂于阳台或者窗口,甚至是路边的树干上,密密麻麻犹如兵器库。没错——湖南人熏腊味的季节到了!
在阳光中摇曳的腊肉。
“腊”一词源于古时岁终的祭祀活动,含有新旧交替、辞旧迎新的意思。关于腊肉的记载,最早出自西周初期的《易经》:“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意思是将肉放在阳光下晒,再放入火中烘烤,就叫作腊肉。距今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缺乏保鲜技术的古代,为了保存食物,人们发明了各种制作食物的方式,烟熏、火烤、风干等手法轮番上阵,最终创造出了腊味。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是《论语·述而》中的句子,据说,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在初次见面时需拿十条腊肉作为学费。“束脩”的意思便指十条干肉。看来,孔夫子也是一个喜食腊味的老饕。
宋末元初的陈元靓在《岁时广记·煮腊肉》中写道:“去岁腊月糟豚肉挂灶上,至寒食取以啖之,或蒸或煮,其味甚珍。”
晶莹剔透的腊肉,令人食指大动。
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写道:“霜刀削下黄水精,月斧斫出红松明。君家猪红腊前作,是时雪没吴山脚。”切成片的腊肉,晶莹剔透好似水晶一样,色泽红润油亮又好似松木最鲜艳的部分。制作时间的话,古人也是在腊月前、下雪时制作腊肉,一直延续至今。
湘菜,腊肉常年占据一席之地。蒸腊排骨、蒸腊肠、蒸腊鱼等腊制美食,都是湖南人待客的硬菜。谁家腊味熏得好,往往可以收获一众艳羡的目光。
《君见》主理人李婧君。
腊味不仅是美味的象征,更承载了人们对家的思念和对传统的传承,每到春节假期返程时,湖南人的行李箱和后备箱,都会被各式腊味塞得满满当当。中国人善于用食物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我想,这道腊味也已经成为了无数游子的深情思念与情感寄托。
【延伸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李婧君 杨婕艺 严若鹏 李睿雄 杜洋 杨劲
编辑:何佳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