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杨 张必闻 长沙报道
临床医生的“外挂神器”,学科带头人的“灵魂导师”,行政人员的“卷王克星”……近日,智能化变革的春风席卷医疗领域,湖南省多家医院率先行动,纷纷引入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并通过本地化部署将其应用于临床、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多个场景。
然而,随着智能化医疗新风潮的兴起,网络上也随之涌现出不少争议之声。
有网友直言:“我原本挂号找医生看病,如果医生都用DeepSeek,那我何必找医生,直接找DeepSeek不就好了?”还有网友调侃道:“我拿着DeepSeek的结果去找医生讨论,结果医生也用DeepSeek给我回复,这岂不是用魔法打败了魔法?”更有患者对于诊断结果的权威性产生疑虑:“诊断结果,我该信DeepSeek还是信二甲医院的医生呢?”
网友热议截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了湖南首批实现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三家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以及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入了解这一智能化医疗变革在湖南的真实情况。
从OA系统到科研领域 医务工作效率倍增
2月16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并实现与医院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行政审批、排班管理、文件流转等日常事务的智能化处理。医务人员可以通过AI生成的文档辅助、智能问答、数据分析等服务,提升工作效率。
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正在使用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
据湖南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卢熙介绍,截至2月21日,DeepSeek平台已累计处理请求量达427万次,日均活跃用户(医护人员)达到1237人。
从访问内容来看,医生们最常针对结果指标和用药方式指南进行提问,尤其在检查、检验报告解读方面的使用频率最高,医师调用AI辅助解读量占比高达63%,这一创新应用极大地缩短了报告解读时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同样备受医护人员青睐。
卢熙举例说,通过DeepSeek,医护人员能够快速获取前沿研究成果,显著缩短了科研调研时间。在阅读医学文献时,DeepSeek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能够精准提取核心观点、实验数据和结论,帮助医护人员高效掌握关键信息,为科研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借助DeepSeek的力量,对会议安排、文献检索和科研开题等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医院的智慧办公水平因此跃升至“狂飙模式”。
院办工作人员笑称:“终于不用经常熬夜加班了,材料人的头发算是保住了。”他们举了个例子,以前,写个会议安排得反复改格式、调内容;现在只要对着DeepSeek输入关键词,比如“周三下午”“信息化质控中心工作计划会”,立马能生成一份逻辑清晰、时间合理的文档,连议程优化建议都贴心附上,大幅度提升会议通知生成速度。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俊说:“这波升级,就是要让行政更智能,医护更专注,科研更高效。”
“D医生”参与手术评估 精准医疗再上新阶
在智慧医疗的浪潮中,DeepSeek正以其强大的全场景智能化能力,为医院的各项工作带来变革。除了与OA系统的深度融合外,DeepSeek在临床决策支持领域的应用同样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2月13日,湖南省胸科医院利用DeepSeek开发的“医学科研小助手”智能体上线,首次应用便为胸外科无管化手术的临床路径优化提供了精准建议。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D医生”正式参与到手术评估与临床路径优化的关键环节之中。
所谓胸外科无管化手术病人临床路径,就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建立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
石自力正在使用智能体
湖南省胸科医院外科主任石自力表示,在使用“医学科研小助手”之前,他们已对胸外科无管化手术病人的临床路径方案进行了3次修订,但仍感觉不够完美,缺乏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医学科研小助手”智能体的上线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石自力将现有的临床路径方案上传至智能体,借助DeepSeek大模型丰富的知识库搜索和计算能力,智能体仅在短短十秒内就对文档内容提出了专业的优化方案及建议,这让石自力赞叹不已:“就像自己写完作业后,有一名导师来帮你批改,让临床路径更为精准。”
无管化手术是胸外科对于“微创”理念的极致追求。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还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无管化手术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来评估是否适合进行无管化手术。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医学科研小助手’智能体已经参与到了胸外科无管化手术的评估阶段。”湖南省胸科医院党委书记王枭冶表示,随着“医学科研小助手”智能体的深入应用,我们将有更足的底气去面对曾经不敢尝试的手术。届时,更多患者将有机会享受到无管化手术带来的福音。
AI与医者共舞未来可期 而非替代关系
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医疗服务模式的一次深刻革新。在湖南省多家医疗机构的积极探索下,DeepSeek正逐步展现出其在未来使用场景中的巨大潜力。
王枭冶表示,湖南省胸科医院正在探索将DeepSeek与耐药治疗领域深度结合,让其在精准评估、数据整合、风险预测以及个性化量化决策支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刘俊则透露,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致力于将DeepSeek的应用拓展至挂号、报告解读、健康管理等更多领域,旨在打造“看病像点外卖一样智能”的便捷就医体验。
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成伟展望道,DeepSeek将深度融入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等核心业务平台,为临床决策支持、病历质控、影像分析等多个关键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智能化支持。
然而,随着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D医生”是否能替代真医生的问题也日益引起公众关注。
某社交平台上网友热议截图
有网友提出疑问:“用DeepSeek问了个诊,它给出了和主任医师一样的诊断,那以后还有必要去医院吗?”对此,诸多医务工作者给出了明确的答复:AI并非旨在取代医生,而是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
正如湖南省胸科医院副院长何青所言,医学不单纯是一门“技术活”,它充满人文关怀。医生除了要了解患者病情、考虑如何治疗之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顾虑与处境,给予他们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识和支持。因此,短时间内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医生直接看病,只是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最终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医务人员。
卢熙则从信息技术方面给出了解答,AI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赖于大量的高质量训练数据、算法的优化程度以及临床验证。此外,AI在处理复杂病例、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诊断方面仍有局限性。医生的经验和直觉,以及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在治疗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月12日,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互联网医院流转的电子处方,需重点验证开具处方的医师是否为湖南省认证的医保医师,且处方必须通过省级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医生开具处方应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问诊,严禁接收人工智能生成的处方。
湖南医院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实践探索,不仅为全国医疗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也充分展示了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在这场AI与医者的共舞中,智慧医疗的疆域将不断拓展,最终惠及每一位患者,开启医疗服务的新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张必闻
编辑:廖轩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