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文化论坛·2025”在长举办。
红网时刻新闻4月11日讯(记者 李兵 李璐 陈霸)4月10日,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为主题的“新时代中华文化论坛·2025”在长沙举办。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和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副省级城市中华文化学院,有关文化单位的1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碰撞思想,交流文化,共谋发展。
“新时代中华文化论坛”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举办的品牌论坛之一。
论坛重点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两个方向设计主题,通过以文化共识促政治共识、以文明交流促文明互鉴,旨在为推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场文明交流的盛会。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曾国藩到黄兴,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生长于湖湘,湖湘文化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唐浩明长期浸润于湖湘文化的海洋,有着30余年湖南地方文献整理经历。他认为,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参与中华文化建构的历史。
在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看来,中华文化以开阔博大的胸襟包容天下、协和万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汇万流而成一宗,这既是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鲜明体现,也是中华文化能久能大、历久弥新的重要根由。
对话与交流也能积蓄精神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肖伟光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党委书记、教授陈宇翔表示,岳麓书院传承的“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精神传统,既是湖湘文化的鲜明特色,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影响了在岳麓书院学习的一代代学子。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孔子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孔祥林说,让世界读懂“子曰”,通过了解“孔子”来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涵。
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还是湖湘文化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湖湘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脉。
特别是近年来,湖南积极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之路,专设文化保护利用“六大工程”,打造五张文旅名片,举办“中国电视金鹰奖”“马栏山杯”国际音视频算法大赛等,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在专题发言环节,与会者“紧跟潮流”,深入探讨当前文化领域的种种“新鲜事”。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台长蔡怀军讲述了积极探索具有芒果特色的新型文化业态。“通过探索全新业态、重构新媒体生态、革新内容形态、激活文旅融合,湖南广电为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探索了鲜活样本。”
湘绣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成新湘以针线为媒介,用湘绣讲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化融通的“湘土逐梦”、软件出海的“文化解码”、万兴天幕的“文化基因”……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太兵说,“从ChatGTP-4的全球震惊到DeepSeek的弯道超车,我们看到了AI技术强大的影响力与创新潜力,也见证了中国智造的崛起与突破,将全力向世界讲述中国智造出海的生动故事。”
以文润同心,聚力向未来。这场论坛驰骋古今,聚焦前沿,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在守正创新中扛牢新的文化使命,在交流互鉴中萃取思想精华。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兵 李璐 陈霸
编辑:段宇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