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时刻,V播在手!大家好,欢迎来到时刻V播,每天几分钟,几个话题,让你记得住、带得走、用得上。
【本期内容摘要】
【V讯】
【1】
近日,湖南正式发行2025年第一批专项债券,其中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规模达94.15亿元,占全省用于项目建设专项债券资金的41.5%,标志着湖南成为继北京、广东之后全国第三个土地储备专项债正式落地的省份。
【2】
4月10日,湖南省公务员局发布《湖南省202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资格审查与体能测评公告》,明确资格审查与体能测评(含递补)最迟在4月20日(星期日)17时结束。资格审查与体能测评合格人员确定为面试对象。面试时间为4月26日至4月29日,具体安排将另行公告。
【3】
据长沙市气象台预计,11日到1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长沙市有一次大到暴雨并伴强对流天气过程,平均气温下降10℃至12℃,平均风力加大至5到6级,主要降雨时段为11日傍晚到夜间,最大雨强40毫米到60毫米/小时,部分地区将有8到9级雷雨大风和冰雹。
【评论】
据报道,中国南方航空等多家航司为降本增效,近期大规模换装轻质薄座椅并缩减餐食配置,引发乘客争议。南航改造后每架飞机可增加14-28个座位,预计年增收3亿元,但部分乘客抱怨座椅厚度不足、腿部空间狭窄,乘坐体验“腰酸背痛”,甚至调侃为“刀片椅”,直言“高价机票不如廉航舒适”。
从航司角度看,压缩成本、提高载客量,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持续亏损背景下的一种求生方式。南航在年报中坦言,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五年亏损。通过配置轻质座椅,每架飞机增加座位数、每年增收三亿元,成为其财务报表上的一剂“强心针”。对深陷财务泥潭的航司而言,“每公斤都值钱”,压缩空间、瘦身服务,似乎成了通向盈利的路。
然而,对乘客而言,换上“硬板凳”、吃着“干面包”,却可能是体验感的断崖式下滑。在采访中,不少旅客表示座椅薄如纸片、空间逼仄,乘坐感受不及廉航。个别乘客甚至反映高票价航班的公务舱也出现“缩水”现象,不仅削弱了品牌差异化,也让消费者对价格与服务之间的公平性产生质疑。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有用户在社交平台表示因不堪忍受而主动避开某些航司,这意味着用户忠诚度的下降与品牌价值的贬损。
红网评论作者吴朝豪认为,航空业,飞行是最核心的产品,服务是品牌附加值。从长远看,倘若一味以削减服务换取盈利,无疑是在消耗用户的耐心与信任。当“全服务航司”走向“伪廉航”化,乘客所面对的不只是椅子的“变薄”,更是整个乘机体验的“缩水”。与其在座椅和餐食上“做减法”,不如在差异化和智能服务上“做加法”。是否可以开发更多票价选择、灵活座位偏好、精准订餐服务?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旅客真正按需付费,而非“被动承担”?
调整飞机空间布局,节约成本,去应对目前航空业所面临的亏损问题是值得理解的。但如果一味地依靠“打薄”座椅这样的方式是得不偿失的,要知道品牌信任一旦受损,修复则变得难上加难。真正的“降本增效”应以用户体验为底线,而非把服务缩水作为盈利的出口。在行业变革的关键期,航司更应谨记:轻盈的是机体,不应是承诺;压缩的是成本,不应是尊重。
来源:红网
作者:苏好 彭莎 佘履安 龚晗
编辑:翁子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