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沿江碧波长②丨云溪区:“一滴油”的绿色革命

来源:红网 作者:向小雨 易松 编辑:钟保 2025-04-23 19:22:07
时刻新闻
—分享—

222221.jpg

编者按: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七载春秋,岳阳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遵循,将“两山”理念融入血脉,在长江之畔书写了从“化工围江”到“绿色护江”的生态传奇,更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笔,勾勒出产业转型的壮丽画卷。值此七周年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交汇之际,红网岳阳站推出专题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岳阳七年来生态、产业之变,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岳阳经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小雨 通讯员 易松 岳阳报道

位于洞庭湖畔、长江之滨的岳阳市云溪区因石化而兴,但过往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一度造成“化工围江”困境。

自“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锚定绿色发展方向以来,云溪区以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性变革,交出了一份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相融共生的答卷——从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到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标杆,从技术革新到生态修复,他们用行动蹚出了一条与绿水青山共生共荣的新路子。

破局:搬迁升级筑造绿色产业新地标

如何化解“化工围江”困境?

云溪区下定决心“断臂求生”,对长江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启动“关改搬转”攻坚战——坚决关停、退出粗放型企业,再引导安全环保达标、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搬入专业化工园区。

12.jpg

湖南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项目新区晚霞映照,灯光闪耀。彭展/摄

作为岳阳市石化产业的“链主”企业,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石化)大刀阔斧,走在前列——将己内酰胺产业链整体搬迁到距离长江岸线3.1公里的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这不仅是简单的搬迁,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

湖南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新区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绿色新技术——全球首创的酯化法环己酮技术,可减少50%污染物排放;浆态床双氧水技术解决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连控制系统都实现了99.9%的国产化。

湖南石化在实施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升级的同时,着力发展下游聚酰胺业务,牵头开展中国石化2023年度重大攻关项目“高端聚酰胺材料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示范”攻关,推动化工原料向化工新材料升级转型,带动下游千亿产业集群发展。

岳阳瑞森达橡塑工业有限公司是另外一家临江企业,位于长江沿岸一公里范围内。

“将公司整体搬迁至园区后,我们公司迎来了新生。”岳阳瑞森达橡塑工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技术总监许耀祖说,新增的自动调压硫化罐、催化燃烧废气处理等自动化设备,显著降低了生产能耗,还大幅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瑞森达在原厂搬迁生产线1条的基础上新增配置先进技术生产线3条,新增设备56台(套),做到了“搬大、搬强、搬精、搬绿。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1.8亿元、创税1600余万元的目标。

赋能:从“制造”到“智造”的绿色跨越

当“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持续在巴陵大地回响的同时,“双碳”工作目标持续推进,石化产业“减油增化”趋势加快,推动传统的原油加工向精细化、高端化新材料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位于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内的各大化工企业纷纷踏上“向绿而行”的转型升级道路。

其中,湖南石化在已内酰胺、环氧树脂、弹性体、环氧丙烷等特色产业板块持续发力,阶段性“硕果盈枝”。

微信图片_20250423171135.png

2024年5月10日,湖南石化生产的铁系梳枝丁戊橡胶亮相中国品牌博览会。

2023年1月,湖南石化年产3万吨溶聚丁苯橡胶装置生产线顺利产出铁系梳枝丁戊橡胶,实现了从“零”到“有”的突破,打通了从新材料到新产品再到新商品的“全链条”。

用铁系梳枝丁戊橡胶制成的轮胎抗湿滑性能达到欧盟新标签法最高级A级,刹车距离缩短近10%,滚动阻力下降约5%,安全性能大幅提高。铁系梳枝丁戊橡胶可替代我国依赖进口的轮胎用高性能溶聚丁苯橡胶,解决了“卡脖子”材料产品问题,有望引领国内橡胶新材料发展方向。

其他化工企业同样表现出色。

湖南聚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仁新材”)经多年自主研发和联合创新,成功掌握高分子材料己内酯单体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建成全球单套规模最大、技术经济指标领先的50000吨/年的绿色生物降解材料己内酯生产装置,具有安全系数高,品质国际一流,运营成本低等优势,产品竞争力突出。聚仁新材也凭此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经济指标最优、可实现产品定制的己内酯及其衍生物供应商。

微信图片_20250423170436.jpg

聚仁新材产品展示墙。

己内酯单体三大衍生系列产品是聚仁新材在化工新材料领域坚定不移走绿色转型升级赛道的最好佐证。其中己内酯和特种己内酯改性材料系列产品,具有超好的低温柔韧性及优异的耐水解性能,被广泛应用于UV、水性环保涂料,替代传统油性涂料,减少有机溶剂对人体及环境的损害。

修复:石化与山水共呼吸

为全力“守护好一江碧水”,云溪区积极探索石化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路径。

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斥资10多亿元,先后完成绿色化工高新区第二套污水收集管网重建、“一企一管一监测”系统建设、云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巴陵石化社区污水收集主支管网铺设,同时鼓励化工企业提升新技术研发和绿色洁净生产水平,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湖南石化积极响应号召,在提升新技术研发和绿色洁净生产水平能力的同时,不断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完成生态保护工作闭环。

11.jpg

4月21日,湖南石化“探秘智慧能源”公众开放日,人们来到湖南石化第二污水处理场参观。彭展/摄

在湖南石化第二污水处理场,生态化改造后的末端净化池颠覆了人们对工业治污的想象。碧波轻漾的生态池中,睡莲以翠叶为舟托起晶莹晨露,锦鲤摆尾搅碎云影天光,绘就一幅生态画卷。

令人惊叹的是,这方生机盎然的生态系统竟由处理后的“污水”滋养——经特定工艺深度净化后,出水COD浓度平均值稳定在30mg/L以下,优于城镇一级A标准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排放标准。科技与自然在此诗意对话,解码“化浊为清”的生态密码。

“2024年,污水装置共处理污水664.6万吨,其中180万吨回用至循环水场,减排27%。今年预计处理污水828万吨,回用501万吨,实现60%以上的污水回用和减排目标。”湖南石化水务部生化装置负责人陈方介绍。

不止治水,云溪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治气与发展有机结合。在总结过往大气污染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政策、资金、科技、机制上大力创新。

坚持不懈地努力,换来了好的成果。今年1-3月,云溪区空气优良率80.9%,同比上升20%;PM2.5为48μg/m³,同比下降12.4%,空气质量在岳阳市辖区中排名第二。

当锦鲤在再生水滋养的莲叶间游弋,复绿的长江岸线生机盎然,江豚悄悄探出水面嬉戏,白鹭在生态廊道栖息。这场历时多年的“绿色革命”,在工业齿轮的铿锵轰鸣与长江波涛的亘古吟唱中宣告胜利。

来源:红网

作者:向小雨 易松

编辑:钟保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8/67/1489937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