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黄玲艳 雷婉婷 郴州报道
在临武县舜峰镇禾鱼村,有位与杂技结下半生情缘的民间达人 —— 邝启立。14岁踏入湖南省杂技团,十年间与数十米的高杆、几十斤的重坛子为伴,在汗水与伤痛中打磨技艺;如今褪去职业演员光环,他仍每日坚持练习、为村民表演,用炽热初心守护传统杂技,让古老艺术在乡土间焕发活力。
近日,禾鱼村的空地上格外热闹,邝启立正在为村民表演杂技,只见他指尖轻轻一旋,帽子便如活物般在手掌、手臂间翻飞,时而抛向空中又稳稳接住。而这也是邝启立回到家乡后常做的事,把杂技表演带到村民身边,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村民王金旺非常喜欢邝启立表演的帽子杂技,认为他动作敏捷,非常专业,普通人是很难做到的。
今年36岁的邝启立,与杂技的缘分始于22年前的夏天。当时他在临武读初一,因活泼好动、身体素质出众,恰逢湖南省杂技团来临武招生,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推开了杂技艺术的大门。
杂技是用身体挑战极限的艺术,扎实的基本功是所有高难度动作的根基。回忆起初学时光,邝启立印象最深的是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
邝启立介绍,在杂技团,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要起床,进行跑步、压腿、倒立、俯卧撑、引体向上等项目的训练,基本功的练习持续了近半年。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由于自己爱好杂技,再辛苦都要坚持下去。
半年基本功打底后,邝启立迎来首个表演项目:爬杆。6米高的杆子直立在场中,表演者不仅要顺利攀爬,还要在杆顶完成跳跃、旋转等复杂动作,对臂力、平衡感和身体控制力的要求极高。
“身体素质要好,力量要达得到,还要胆子大,反复动脑筋练习,克服困难,自然而然就熟能生巧了。”邝启立说,仅爬杆这个项目,他就苦练了两年多,之后就到湖南大剧院陆续进行演出。
杂技之路从无坦途,风险与挑战如影随形。一次爬杆练习中,邝启立不慎从杆上摔落,左手严重骨折,不得不停训治疗。可正是这股不服输的韧劲,让邝启立坚持了下来,他不愿放弃自己喜欢的杂技事业,希望能做出点成绩来。
伤愈后,邝启立又投入新技艺的学习——顶坛子。这项源自天津的传统杂技,需用额头、肩膀等部位平衡二三十斤重的坛子,极致考验身体协调性。为了练好这项技艺,他的额头甚至练出了厚厚的“肉垫”。
十年磨一剑,凭借日复一日的坚持,邝启立成长为专业杂技演员,随团走遍全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和同伴站上鸟巢体育馆的舞台,表演高脚、滚环等节目,让中国传统杂技惊艳世界。
邝启立表示,杂技的核心价值在于传递一种奋发向上、永不言弃的精神力量。每一次外出演出,杂技演员不仅收获观众的掌声与赞美,更将欢乐与笑声带给大众,这正是杂技艺术独特魅力和价值的体现。
然而,时代的变迁让传统杂技面临挑战,逐渐走向边缘。2014年,邝启立选择回到家乡临武。尽管不再是职业演员,邝启立对杂技的热爱与责任从未消退,仍然坚持每天练习,时常还在本地演出。
“自己心里对杂技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最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杂技事业。杂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它发展得越来越好,我的心愿是在临武有一个好的平台发展杂技文化。后续,我个人也会坚持做好杂技的传承,希望可以练到50岁。”邝启立说道。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黄玲艳 雷婉婷
编辑:沈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