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七拱桥。
红网时刻记者 姜珊 通讯员 谭明楚 刘欣荣 衡阳县报道
蒸水河上,有一座沧桑而古拙的七拱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衡阳县的最南端,离县城西渡只有二十来分钟车程的地方,蒸水和清花二河在这里多情脉动,将这片土地描绘成一幅引弓待发的绝妙“山水弓箭”图,这,便是清花湾。清花湾不只有思接千载的古街、古道、古渡、古木,不只有心旷神怡的紫藤谷、石鼓阁、风光带、玻璃桥,不只有怡然陶醉的江边垂钓、花木争妍、果蔬飘香,更有最令人迷醉的那座历经百年沧桑的七拱桥。
七拱桥,长130米、宽7米、高10米,坐落在古街新桥南面约一华里远的蒸水上,她是清花湾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结晶。自唐宋以来,新桥就是衡阳西部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商贸口岸,但由于有蒸水和清花两河的分隔,人民的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清同治年间,在当地大姓谭族的倡议下,清花湾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手艺的出手艺,从十余公里之外的阳古坳鸡岭,开山凿石,历经十数个寒暑,用勤劳的双手和简陋的工具,于光绪五年(1879)完工,在清花河新桥入蒸口修建了一座条石搭板桥,在蒸水河上修建了一座蔚为壮观的石质七拱桥。从此,“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幸福的笑声荡漾在“两水五岸”。
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洗礼,七拱桥依然雄姿卓立在波光粼粼的蒸水上。桥面上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桥体上变成古铜色的红砂石,镌刻着七拱桥与清花湾人民同风雨、与中华民族共命运的厚重脚印,见证着清花湾的世事沧桑、历史风云。
七拱桥见证了工农革命军智退国民党团兵的英雄壮举。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军阀混战,形形色色的军队穿梭于七拱桥,在清花湾反复拉锯争夺,炮火连天,弹痕遍地,散兵游勇,掳掠乡里,人民苦不堪言。1926年6月,北伐军跨过七拱桥,挥师北进,打败了盘踞衡阳以北的北洋军阀,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1928年2月23日,国民党为了拔除工农革命军第七师这颗眼中钉、肉中刺,兵分两路,气势汹汹扑向西乡。一路沿蒸水衡桂古道进发,奔新桥而来。七师参谋长朱坤山率领精干队伍,疾驰新桥迎敌。朱坤山在七拱桥上布下警戒,监视衡阳城方向敌情,自己则带领战士走店串铺,开展群众工作,在新桥的街头巷尾贴满了标语。傍晚时分,清乡头目曾丽珊率部踏过七拱桥,耀武扬威开到了新桥街上。但见满街贴着“打倒反动军阀”“消灭挨户团、清乡队”的标语,一张大幅告示上写着:“大家团结起来,谁敢再来打杀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群众街谈巷议,说南乡的罗子平和西乡的朱坤山要在新桥合击清乡兵。色厉内荏的曾丽珊惊恐万状,慌忙带领团兵掉头向衡阳城逃去。朱坤山站在七拱桥上,“目送”不可一世的清乡团兵消失在薄暮中,立即率部与主力会合,在板桥全歼了另一路来犯之敌。
七拱桥见证了中国军队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1944年6月,衡阳保卫战打响,国军第十军为了迟滞日军的推进,炸毁了衡阳城及周边的桥梁。七拱桥东一孔内也安装了炸药,还未来得及引爆,6月20日日军就占领了新桥,源源不断通过七拱桥向衡阳城攻击而去,七拱桥在日寇的铁蹄下哭泣。在衡阳城打得难解难分之际,七拱桥两岸也成了中国军队抗击日寇的重要战场。国军第七十九军从7月6日起,在清花湾及周边地区与日寇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在空军的支援下,先后三次夺回新桥。激战中,日军一颗炮弹飞向七拱桥,炸毁了西二孔的分水处,大桥仍然巍然屹立,岿然不动。7月29日拂晓,日军集中2000余人、炮4门发起强攻,新桥最终失守。8月8日,衡阳城沦陷,日军在七拱桥西岸的庵子山上驻扎重兵,并修建了炮楼、碉堡、战壕等工事,在纱帽岭上架起机枪及大炮,虎视眈眈窥视着七拱桥过往行人和新桥街市。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日寇在清花湾烧杀抢掠,其中在冯呷水塘一次就屠杀了18名手无寸铁的无辜农民,罪恶昭昭,罄竹难书。然而,兔子尾巴是长不了的。1945年8月初,国军七十四军突击二支队东进新桥,一举歼灭了龟缩在庵子山工事内的日军,七拱桥又回到了清花湾人民的怀抱。
七拱桥见证了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英雄壮举。七拱桥与清花湾人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面对1945年至1946年迅猛而来的干旱疫疾,不曾弯腰,继受1949年6月特大洪水的汹涌冲击,不曾倒下。因为心中有一个信念: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这一天终于到来了,1949年9月13日衡宝战役打响,10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进军衡阳,国军全线溃退西逃,衡阳获得解放。七拱桥以极大的热情,张开她博大的胸怀,欢迎威武之师、仁义之师、文明之师的到来。三天三夜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川流不息,通过七拱桥,沿着衡桂古道,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西勇猛追击,在祁东黄土铺,全歼了白崇禧号称为“皇冠上的珍珠”的第七军和王牌第四十八军,共歼敌29800人。七拱桥为人民解放建立的功勋,永远记在了革命史册之上。
获得新生的七拱桥,更加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服务着清花湾“两水五岸”人民。人们激情满怀、意气风发地从桥上走过,战天斗地,改造旧山河,呈现出“桥上人欢马叫、桥下百舸争流”的动人场面,清花湾人民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渐渐地,桥下艄公的号子声,被桥上汽车的鸣笛声所取代。在奋斗的路上,勤劳善良的清花湾人民敢为人先,大胆调整产业结构,最早建成了衡阳境内最大的蔬菜基地。七拱桥清晰感觉到,清花湾人民走在桥上的脚步声更加坚实自信、更加铿锵激越。
历经百年沧桑,七拱桥成了四百里蒸水上仅存完好的最大古桥,似乎要功成身退了,2015年一座颇具现代气息的水泥桥出现在她的旁边,接过了她“通达”的历史使命。然而,七拱桥的历史使命并没有结束,在乡村振兴中,西渡镇党委、政府正在对其进行修缮,不久将重现风采,在清花湾(新桥)这个全国乡镇旅游重点村的发展中闪耀出最夺目的光彩。
漫游衡阳
悠悠蒸水上 百年七拱桥